在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范家镇黄河大闸蟹生态养殖基地,蟹农童渡江正在割水草。
“远看水一片,近看全是碱,种啥啥不长。”曾经,在渭南市大荔县范家镇、安仁镇等地,流传着这样一句话。短短一句话,道出了过去生活在盐碱地上的农民之难。
然而,曾经“种啥啥不长”的盐碱地,如今却“种”上了鱼虾蟹等水产。盐碱地搞水产养殖,鱼虾蟹能成活吗?真有效益吗?带着这些问题,记者来到了范家镇。
蟹草共生实现循环利用
秋风起,蟹脚痒;菊花开,闻蟹来。中秋节前后,正是大闸蟹大量上市的时节,也是其最肥最鲜美的时候。
10月6日,在范家镇下辛村的黄河大闸蟹生态养殖基地,记者看到蟹农童渡江正在给大闸蟹喂料。
“我的日常工作就是每天给大闸蟹喂一次料,割掉多余的水草。”童渡江指着割下的水草告诉记者,“这种水草叫牛尾巴草,可以循环利用,割下来的部分放到田里能起到提高土壤肥力的作用,嫩的部分可以成为大闸蟹的饲料辅料,还能帮助大闸蟹脱壳。”
黄河大闸蟹生态养殖基地投资1300余万元,拥有80人的技术团队,核心基地占地面积达2200余亩,是范家镇于2016年引进的名优特色水产养殖项目。
范家镇水土类型属硫酸盐型,土质盐碱度较高,无法实施农业耕种。为了改良当地土壤,使之更适宜大闸蟹养殖,黄河大闸蟹生态养殖基地负责人易出发想了不少办法。“我们通过在盐碱地实施挖池抬田,池塘加注地下深井水,每年2月至3月种植伊乐藻、4月至5月种植轮叶黑藻等措施,降低土壤盐碱度。”易出发说。
此外,黄河大闸蟹生态养殖基地在大闸蟹养殖过程中,日常投喂专用河蟹饲料,中后期加喂自配饲料,还采用发酵的鸡粪肥水,以及利用深井水循环降温护草。
黄河大闸蟹生态养殖基地通过5年的技术推广,带动了当地盐碱地水产养殖。目前,范家镇大闸蟹养殖面积已发展至1万余亩,年产量26万余公斤,年收益2800余万元,每亩纯利润5000元至6000元。
“大闸蟹养殖利用水草吸收盐碱、大闸蟹啃食水草,有效降低了土壤盐碱度,达到综合利用的效果。此外,大闸蟹养殖还解决了千余人的就业问题,提高了当地农民的收入,新增台田种植面积3000余亩。”易出发告诉记者。
生态混养降盐碱增收益
盐碱地上不仅有大闸蟹,还有鱼和虾。
“我们主要从事水产立体生态混养,利用深挖池塘和抬高台田有效降低盐渍度。经过改良的台田可种植耐盐碱的冬枣来提高农民收入。”在大荔县盐碱地扎根池塘生态渔业养殖基地,基地负责人仪扎根告诉记者。
“我们在春季清塘后大量加入黄河水,将池塘水深保持在2.5米左右,有效压制地下盐碱水的渗透。我们还在养殖期通过肥水培藻,泼洒乳酸菌和丁酸梭菌,以及施用发酵的鸡粪或牛粪控制池水盐碱度的升高。”仪扎根说。
据了解,大荔县盐碱地扎根池塘生态渔业养殖基地于2008年6月成立,实施立体生态混养发展模式。截至目前,该基地已拥有2万余亩鱼塘,成鱼塘亩产1500公斤,鱼种池亩产1000公斤,年产值2566万元,形成了基地辐射农户和苗种带动渔业的发展模式。
记者走进位于范家镇营田村的北京健康院(大荔)食品盐碱地对虾苗种培育基地,看到在一个个池塘里,养殖着不同种类不同成长期的虾苗。
“我们在无法耕种的盐碱地上,一期建成科研实验区和育种育苗区,累计投放南美白对虾虾苗3000万尾。目前,这些虾苗成活率在90%以上。”基地负责人梅杰说。
“我们主要采取虾苗逐级淡化法。”梅杰说,“我们先用黄河水将地表水的盐度调至18%,然后加入微量元素将地表水pH值调至7.8—8.3,再把水温保持在22—28摄氏度,最后放入虾苗,进行盐度淡化。”
“去年,我们投资6000万元建设了占地3000亩的养殖核心区。现在,基地虾总产量达6000吨,年销售收入约3亿元。”梅杰说。
走出盐碱地综合利用新路
大荔县地处黄河中游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核心示范区。该县借助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和盐碱地综合利用政策优势,按照“因地制宜、以水压碱、以鱼降盐、合理利用”的思路,充分挖掘盐碱地潜力,开展特色水产养殖,有效拓展农业生产空间,在保护和发展中走出了一条盐碱地综合利用的新路。
“目前,大荔县已发展莲(草)大闸蟹养殖3000余亩。莲(草)为大闸蟹创造绿色水下森林环境,提供了丰富的营养物质,同时,大闸蟹的粪便促使莲(草)繁茂。”大荔县农业农村局水产工作站养殖股股长王富平告诉记者,“此外,我们还在盐碱地水域放流了中华鳖、鲤鱼、鲫鱼等生物,不仅有效保护了自然水体,也大大促进了野生水产动物的繁衍生息。”
据了解,大荔县规划建设沿黄公路10万亩现代化渔业园区,包括下辛标准化高效渔业养殖示范区、营北生态养殖与休闲渔业示范区、华原新品种繁育及科技创新示范区、中华鳖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大荔县将在这些现代化渔业园区主要养殖大闸蟹、中华鳖、对虾、鲈鱼、黑鱼、鲶鱼等水产品,在台田主要种植冬枣、油葵、大麦、蔬菜和牧草。
“大荔县将继续推进盐碱地渔业综合开发,大力推广高效环保绿色养殖模式,不断加大尾水治理工作,促进水产养殖健康发展。”王富平说。
近年来,渭南市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合理利用原则,与科研院校合作开展试验示范,采用池塘精养、池塘内循环水和大水面增养殖等方式,有效利用盐碱地发展水产养殖17.46万亩,占全省有效利用盐碱地开展水产养殖面积的75.39%。(梁少飞)
来源:https://esb.sxdaily.com.cn/pc/content/202310/08/content_8248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