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风采 资源 建设 产业 合作

山西临汾文化改革发展情况综述

来源:中国网 编辑:泽宇 人气: 发布时间:2023-10-23 14:17:08
摘要: 山西省临汾市文化改革发展情况综述。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 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

中共临汾市委宣传部

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召开以来,临汾市委、市政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工作的重要论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和批示,把文化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在文化建设方面作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经过不懈努力,我市文化事业日益繁荣,文化产业蓬勃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逐步完善,群众文化活动不断丰富,文旅产业发展态势良好,文旅融合蹄疾步稳,文化传承发展呈现新气象、开创新局面,文化强市建设迈出坚实步伐,人民群众的文化自信自强日益彰显,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感稳步提升。

一、坚持以文弘业、以文培元,文化产业提质增效、势头强劲,创新创造活力竞相迸发

我市充分发挥文化产业提质赋能的作用,将文化改革发展纳入我市“十三五”“十四五”规划,切实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

1.文化改革持续深化。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多次专题研究文化改革发展问题,成立了市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政府组织实施、宣传部门协调指导、文化行政主管部门具体落实、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的合力。就劳动人事、社会保障、财政投入、税收优惠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文化产业扶持政策。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协调推进,不断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我市逐步实现从办文化向管文化、从管微观向管宏观、从直接管理向依法管理、从单纯强调管理向管理服务并重的转变。深化文艺院团改革不断深化,市蒲剧团、眉户剧团等18家国有文艺演出院团,29家电影公司、影剧院全部转企改制,在全省率先全面完成改革任务。2012年,临汾市被授予“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先进地区”荣誉称号。市小梅花剧团、市影剧院被授予“全省文化体制改革先进单位”。按照“扶上马、送一程”的原则,我市将每年送戏下乡500万元专项资金列入财政预算。根据“政府扶持、市场运作、群众享受”原则,鼓励文艺院团走市场、多演出,近五年来,我市文艺院团共开展文艺大篷车全省巡演、戏曲表演进校园等2万余场戏曲演出,让文化艺术惠及更多群众。

2.文化产业稳步发展。近年来,我市依托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禀赋,全面扩大招商引资力度,把招商引资作为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坚持“项目为王、项目为先”理念,努力发掘优势优质文化产业项目,坚持“走出去,引进来”,积极开展文化产业大招商,引入社会力量参与文化资源盘活,促进我市文化产业提质增效。文创空间、文化旅游、影城影院、书城书吧、网咖茶吧、古玩文玩、文化创意设计等新业态、创意项目蓬勃兴起,文化产业发展领域不断拓展。吉县人祖山风景区、壶口黄河风情园、侯马艺术品交易市场等文化产业重点项目建设相继启动。洪洞县大槐树景区、乡宁县云丘山景区、吉县壶口瀑布景区、永和县乾坤湾景区、尧都区尧庙华门、古县三合牡丹园、安泽荀子文化园、霍州七里峪等旅游景点,已成为当地文旅发展新引擎。2023年6月7日至11日,我市组建161人的参展团队参加第十九届深圳文博会,并开展招商推介系列活动,为临汾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打开新视野、寻找新机遇、谋求新动能。此次招商推介活动,成果丰硕,收获满满。我市共推出文化产业招商项目44个,总投资124.22亿元,其中“沿汾”板块17个、总投资37.57亿元,“沿黄”板块18个、总投资70.33亿元,“沿太岳”板块9个、总投资16.32亿元。我市共签约25个项目,合作意向总金额达37.67亿元,其中,香港铜锣湾集团与市促投局草签了合作框架性协议;中铁十九局集团与襄汾县委、县政府,签订了襄汾汾城古镇保护利用开发项目,签约金额为10亿。截至目前,我市共有文化企业3500余个,总投资额达608.97亿,从业人员52124人,年产值89.96亿。

3.传统文化产业资源优势逐步凸显。临汾历史遗迹星罗棋布,3300余处文物古迹举世闻名;非遗蕴藏丰厚,被文化部授予“中国戏曲梅花之乡”“锣鼓之乡”和“剪纸之乡”等称号。在2009年启动的山西省非遗普查中,临汾发现的非遗项目信息资源达15000余条,为全省之最。截至目前,我市共有国家级非遗项目21项、省级项目136项、市级项目300项、县级项目620项,并形成完整规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四级名录”认定和保护工作机制。近年来,我市通过非遗传承、文化挖掘、古建保护、社会公益、政策扶持等方面,传承非遗工艺、深化民俗内涵、弘扬传统文化,奠定了临汾人民文化自信的强大底气。在加强保护的前提下,临汾市着力对本土特色资源进行开发、包装、宣传,临汾优选、平阳木板年画、平水绣、襄汾麻笺、乡宁紫砂壶、霍州年馍、浮山剪纸、蒲县柳编、曲沃青铜器、侯马刺绣等,不仅在全国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在文化市场中所占份额也不断提升。目前,我市40余项非遗项目融入大槐树、云丘山、晋国博物馆等景区;较大规模的传习场所共有22个;翼城县将翼城花鼓与翼城浑身板列入学校日常课程,临汾可幻学校将蒲州梆子列为学生的日常课程,平阳木版年画项目入驻上海长宁小学、晋中晋华中学……丰富多彩的非遗文化活动点燃了传承的激情,让群众享受到真正的民族文化风情,体验非遗文化精髓,实现保护、传承和发展的有机统一,实现活态传承与固态传承的深度融合。

4.文创产品开发有力。近年来,我市不断推动文化文物单位与社会力量合作,文创产品开发有力。《赵城金藏》、乡宁紫砂壶、平水绣等特色文化展品以及洪洞大槐树景区、吉县人祖山景区等重点文化企业,作为临汾代表参加深圳文博会、山西文博会、重庆国际文博会,讲好了临汾故事,受到了全国各地观众的喜爱。《赵城金藏》、陶寺龙盘、平水雕版、晋侯鸟尊、广胜寺元代壁画5个系列30余种文创产品,得到社会各界一致好评,部分产品已经走出了国门。侯马、曲沃的青铜器仿造带动了地方仿古制造、古玩展销及青铜艺术制造企业的蓬勃发展,更奠定了临汾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古文化地位。我市动漫作品《大能人解士美》《尧舜禹故事》《华表故事》《移民大迁徙》已创收近千万元。

二、坚持以文润心、以文育人,文化事业推陈出新、精彩纷呈,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

临汾市把握时代脉搏,反映时代心声,推进文化惠民,激发奋进力量,充分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深入宣传好党的二十大精神,生动讲好新时代故事。

1.着力推动艺术创作出精品、攀“高峰”,文化创作成果丰硕。创作推出电影《红光》《底色》《山乡宁静》《石兰峰》《山桃花》,戏曲《老鹳窝》《尧颂》《父亲》《风云广胜寺》《春暖蒲子山》《和着黄河吼》等一批精品影视戏曲作品。举办了电影剧本《歌从黄河来》研讨会、电影《翻转的手心》首映礼,《吴春安》《半部杰作》《利刃之刀锋战士》等电影陆续开拍。《老鹳窝》在首届山西艺术节中斩获“新剧目奖”“编剧奖”“音乐设计奖”“舞台美术奖”;《泪洒相思地》在第二届山西艺术节中荣获“新剧目奖”“导演奖”;电影《红光》《山乡宁静》被列入省重点电影作品扶持项目,是全省唯一两部作品入选的地市;《春暖蒲子山》入选全国脱贫攻坚题材舞台艺术优秀剧目展演;《廉吏曹端》入选文旅部红色廉政题材剧目。我市戏曲共摘得“大梅花”5朵、“小梅花”68朵,继续稳居全国地级市榜首。

2.着力推动公共服务补短板、提效能,公共文化服务持续夯实完善。临汾市博物馆、市图书馆、市文化馆、市大剧院四大市级文化场馆落地开放。其中,临汾市博物馆被评定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全市共有文化馆18个,博物馆14个,公共图书馆18个,档案馆18个。17个县(市、区)都有图书馆和文化馆,全市151个乡镇和20个街道办都有综合文化站,2907个行政村和206个社区都建有文化活动室。目前有11个县级图书馆和12个文化馆达到国家三级标准以上,洪洞县文化馆获得“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殊荣。蒲县、浮山等5家美术馆免费开放。培育乡村群众文艺队伍(文艺小分队)620支,培养乡土文化能人艺人293名,挖掘乡村文化带头人639名。成功承办全省锣鼓大赛、广场舞大赛、戏曲票友大赛等省级群众文化赛事。先后举办了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活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活动、庆祝建党100周年活动、“喜迎二十大·奋进新征程”等主题群众文化活动。持续开展“两节”群众文化活动、“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文化惠民活动、广场文化消夏月活动、戏曲票友大赛、广场舞大赛、锣鼓大赛、“非遗进景区巡演”“周末剧场”“儿童剧场”等惠民品牌活动。完成“免费送戏下乡1000场”惠民演出共计9727场。积极开展全民阅读活动,打造“书香临汾”,推动建设一批民间书屋、书吧、图书馆,让书香浸润心灵、点亮生活。

3.着力推动文化遗产保护弘扬传承强管理、促发展,落实文物保护显成效。文物保护力度不断加大。持续推进“文明守望工程”,统筹推进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作,完成 49处文物保护单位的认领认养;11处文物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5处文物入选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丁村民宅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襄汾丁村遗址、襄汾陶寺遗址、曲村——天马遗址及晋侯墓地、侯马晋国遗址4个项目入选“百年百大考古发现”。截至目前,全市现有不可移动文物8300余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4处,省级96处。非遗文化保护持续加强。全市现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2项,省级136项。以项目保护、传承人培养为牵引,扎实做好非遗保护传承工作。启动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和记录性保护工作;实现60余项非遗项目入景区,多项临汾非遗文化进北京、上海等地中小学课堂。2020年底,我市“翼城浑身板”入选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名录。“平阳记忆”工程深入实施。启动晋国文化研究发展工程,成立了临汾市晋国文化研究会,实施晋国文化挖掘阐发、文艺创作、传播普及、实践融入四大研究工程,完成十卷《平阳记忆文化工程系列丛书》的编撰,推出《晋国史》《晋国文化史》《晋学研究》等系列刊物,推出《尧文化系列丛书》《平阳记忆文化系列丛书》等著作。5集专题片《尧舜之都》、16集专题片《晋国》在中央电视台热播。

三、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文旅融合提档加速、蹄疾步稳,阔步奔向“诗和远方”

临汾市坚持“宜融则融、能融尽融”的原则,统筹沿黄、沿汾、沿太岳三大板块发展战略布局,以提升文旅品质、满足游客需求为中心,促进文旅资源串珠成链。出台《临汾市旅游资源保护和开发办法》《临汾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临汾市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传承条例》等一系列政策法规性文件,为我市文化旅游发展提供了法治保障。印发《临汾市“十四五”文化旅游会展康养产业发展规划》《临汾市全域旅游发展规划》《临汾市黄河板块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20-2030)》,为全市文化和旅游实现深度融合规划了路径、架起了桥梁。重新修订完善《临汾市旅游差异化奖励办法》,拿出真金白银,在旅行社、A级旅游景区创建、工艺美术大师工作室创建、乡村旅游示范村创建、“三个人家”创建等方面给予大力度扶持,有效激发文旅市场活力。着力在旅游产业升级、旅游服务供给、提升文旅要素、文旅品牌塑造上下功夫,在推进文化和旅游各领域、多方位、全链条真融合、深融合,走出一条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之路。

1.以项目建设为支撑,打造产业发展新地标。市博物馆、市图书馆建成开放,为全市品质生活添上一抹文化亮色。洪洞县成功创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黄河一号旅游公路0km标志文化驿站建成启用。临汾市黄河板块旅游开发综合项目、乡宁云丘山风景名胜区开发建设项目、姑射山仙洞沟景区开发项目、陶寺遗址博物馆项目、晋国博物馆扩建项目等重大文旅项目相继落地开工。2019年以来全市新增A级旅游景区20处,云丘山、壶口瀑布成功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率先在全省实现了县域A级旅游景区全覆盖,全市共有A级旅游景区39处,其中5A级3处,4A级15处,3A级20处,景区质量大幅提升。2023年,全市共谋划文旅项目31个,总投资302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8.96亿元,以项目建设带动全市文旅品质再提升。

2.以多元融合为路径,拓展消费体验新空间。持续实施“旅游+”战略,推动文旅与文物、农业、体育、教育等领域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积极打造博物馆之城,全市备案的博物馆达到24座,文博游成为出游“新宠”,引领文旅新国潮,市博物馆、曲沃晋国博物馆、洪洞广胜寺、隰县小西天等景区热度居高不下。农旅融合持续发力,涌现出了乡宁云丘山村、曲沃朝阳村、襄汾丁村、安泽飞岭村、田家庄、吉县太度村等各具特色的乡村微度假目的地,全市共培育全国乡村旅游重点乡1个、重点村5个,培育4A级省乡村旅游示范村2个、3A级25个,培育“三个人家”71处。文旅体融合再现新活力,徒步、露营、骑行等户外运动不断升温,乡宁云丘山越野赛、永和黄河一号旅游公路自行车挑战赛、大宁沿黄英雄越野大会等体育赛事精彩纷呈。文旅+教育深入推进,推出“重走抗战路·奋进新征程”两日游、“永远跟党走·共绘党旗红”三日游、“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三日游等红色旅游线路,持续增强红色文化感召力、影响力。此外,康养游、古建游、民俗游、美食游等“旅游+”产品不断涌现,带给游客多样化丰富性旅游体验。

3.以创新升级为方向,培育文旅消费新场景。从“供”“需”两端发力,打造文旅地标、升级文旅商圈、发展文旅经济,培育打造4家省级文旅康养示范区创建单位、4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2家旅游休闲街区、1家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1家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让人气聚起来、“烟火气”浓起来、消费火起来。2023年“五一”假期,我市各种文旅新业态、新场景、新玩法不断涌现,成为不少景区吸引游客、拉动消费的“流量密码”。云丘山景区推出重返少年进学堂、古村老树“回忆杀”等系列“五一奇遇”活动,为游客开启超时空旅行。壶口瀑布上演大型原创交响音乐会《黄河》,飞瀑直下的壮观景象与气势恢宏的交响乐融为一体,吸引了晋陕两岸的众多游客纷纷驻足欣赏。还有浮山美食节、汾西烧烤美食节、霍州署衙“知州升堂沉浸式体验”、春秋晋国城汉服探访晋国宫殿等节事节庆活动、沉浸式文旅项目,让不少景区从“卖门票”升级到了“卖场景”,实现了文化传播和提振消费的同频共振。

4.以优化环境为抓手,激发文旅市场新活力。打造“回家·悦生活”服务品牌,制定了酒店、民宿、服务三个品牌标准,构建“用心、暖心、热心、精心”四心服务体系,让广大来临游客感受到精神回家、心灵回家、服务到家的服务质量。成立启动“一办九组”,在春节、五一、十一等重要假节日期间,派出执法检查组,全员出动,上下联动,对全市A级旅游景区、文博单位、公共文化场所、文化娱乐场所进行排查、检查、督查,确保假日期间文旅市场安全稳定。围绕传统节日、法定假日等旅游旺季,连续四年举办文旅惠民促消费活动,激发游客消费热情,特别是今年“五一”假期,通过免费旅游直通车、车(机)票换门票、景区门票优惠等七大文旅大礼包,引客入临、留客消费,假日消费迎来井喷式增长,全市共接待游客297万人次,其中A级景区接待游客146.51万人次,恢复到2019年同期的223.11%,创历史新高,全市A级景区旅游带动消费11.8亿元。

5.以宣传营销为引擎,塑造文旅发展新动能。临汾市连续两年参加“人说山西好风光”电视竞演,成功举办了2018全省旅发大会和三届大河文明旅游论坛,实现“办一次会,兴一座城”,推动临汾走出山西、走向世界,助力临汾打造国际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组织举办大槐树寻根祭祖大典、尧都文化旅游节、隰县梨花节、古县牡丹文化旅游节等品牌节庆活动,以活动聚人气、引爆点、促经济。抢抓全国文旅市场复苏机遇,先后赴西安市、淄博、深圳等热点城市开展旅游宣传推介活动,邀请网红达人冰蛋、仙仙、金牌导游李磊等开展推介交流,全网短视频点击量达上亿次,“临汾牛肉丸子面”一炮而红,众多游客慕名前来,引爆假日市场。利用新媒体营销,推出主题宣传小视频百余个,“不枉临汾”“临汾文旅局长喊你回家”“网红冰蛋邀您来临”“出发,到临汾去”等宣传视频强势破圈,线上“种草”带动线下“打卡”,临汾文旅大有可为、未来可期。

站在临汾这片具有深厚资源禀赋的文化沃土上,我们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为目的,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加快新时代文化强市建设,努力实现文旅融合发展走在前作表率,奋力推动临汾高质量发展全面提质提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