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东营港口岸11个新建泊位顺利通过对外启用验收。验收组成员单位现场签署了《对外启用验收会议纪要》,待报山东省政府批准后,11个泊位将正式对外启用。
据介绍,此次验收的11个泊位中有3个10万吨级泊位、2个3万吨级泊位和6个1万吨级泊位,主要用于原油、燃料油、石脑油、化工品、液化烃等货种装卸作业。为做好此次对外启用验收,省政府办公厅组织济南海关、山东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山东海事局、省交通运输厅等单位成立验收组,打包对11个新建泊位进行对外启用验收,现场查看了泊位查验及配套设施建设情况,听取了东营港口岸泊位对外启用准备情况工作汇报。通过现场检查和专家评审,验收组一致认为11个新建泊位均符合《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东省水运口岸开放范围内涉外作业点管理办法的通知》相关规定,满足查验工作需要,具备对外启用条件。
本次新建的11个泊位对外开放运营后,每年可为东营港口岸新增外贸吞吐量1600万吨,新增外贸船舶280艘次,增加进出口额680亿元,俄罗斯、新加坡等国家的10万吨级外轮可直接靠泊东营港,不仅提高效率,而且直接发生的装卸成本每年可减少10亿元左右,有效降低了企业物流成本。同时,泊位的启用将进一步助力东营港外贸业务增量提速,充分发挥东营港口岸功能作用,对助力东营市打造鲁北高端石化产业基地核心区,推动山东省成为国家级石化产业基地,提升省会经济圈、环渤海经济圈辐射能力等方面均有重要意义。
港口是实现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资源。东营港发展之初就与其他港口错位发展,主要打造环渤海油品及液体化工品特色港口,目前,已建成码头泊位57个,其中油品及液体化工品泊位30个,并且建成了42公里的公共管廊与2200万立方米配套库区及区内企业相连,实现了安全、快捷、绿色运输。2022年东营港货物吞吐量达到6325万吨,列全国沿海港口第29位,现已成为环渤海地区以油品化工货物储运为主的重要港口。
东营港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朱胜勇表示,东营港将进一步抢抓发展机遇,瞄准世界级港口群发展奋斗目标,围绕亿吨深水大港建设,认真抓好港口运行管理,努力加快推进东营港区10万吨级泊位群、25万吨级原油码头等重大工程,不断丰富口岸功能、扩容口岸吞吐量。预计到2025年,东营港将建成10万吨级综合服务泊位群,实现25万吨级进口原油码头的有序运行,形成海铁联运、海河联运、海管联运的现代集疏港体系,港口基础设施供给质量将明显提升,对腹地经济社会发展支撑作用更加明显,港口货物吞吐量将突破1亿吨,东营港进入全国沿海港口20强,初步成为山东省会经济圈主力港和黄河流域重要出海口。(东营港经济开发区 陈仕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