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风采 资源 建设 产业 合作

山东菏泽巨野县五措施打造齐鲁样板引领乡村振兴

来源:中国网 编辑:乔乔 人气: 发布时间:2023-10-27 14:13:40
摘要: 山东菏泽巨野县五措施打造齐鲁样板引领乡村振兴。

抗牢政治责任,在保障粮食安全上体现新担当。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坚决落实“长牙齿”的耕地保护硬措施,严格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52.5万亩以上,总产量13.9亿斤以上。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不断加大对粮食生产扶持力度,建设高标准农田35.5万亩,建设小麦良种繁育基地2万亩,粮食安全综合保障能力持续提高。加快推进小麦产业链发展。积极探索优良品种繁育、规模基地种植、龙头企业带动的粮食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全县小麦及面粉精深加工日加工量达到6000吨。

守牢底线任务,在巩固脱贫成果上展现新作为。健全防返贫动态监测机制。建立防返贫监测“智慧云平台”,实现智能化预警监测,全县纳入监测帮扶177户、522人,全部精准落实帮扶措施。严格资金项目管理。累计使用各级财政帮扶资金10.2亿元,发展产业帮扶项目658个,纳入“农村三资管理平台”,实行“四权分置”管理模式,每年稳定实现资产收益6500万元。强化特困群体兜底保障。投入财政资金8000余万元建设博爱学校、医养中心,全面实现特困学生免费托管教育和失能、半失能特困人员兜底托养。

突出联农带农,在农业产业发展上取得新成效。突出特色化。依托“中国农民绘画之乡”优势,培育引导2万余名群众加入绘画产业,年创作各类绘画作品120余万幅,产值超20亿元。依托金山资源优势,加快推进“文旅农”融合发展,总投资32亿元的金山文旅小镇逐渐成形,涵盖养生度假、历史文化、生态农业、健康运动等,带动周边2万多群众受益。突出品牌化。成功创建“好乡邻”公共区域品牌,吸纳樱桃、芦笋、苹果、甲鱼、青山羊、香醇雁(番鸭)等26种优质农产品,让“土特产”变“金招牌”,全面提升农副产品附加值。突出集群化。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全县建设乡村振兴产业园区44个,农业产业园区18个,年种植大蒜35万亩、辣椒25万亩。蛋鸡存栏量1200万只,规模居全省首位。肉鸭产业突破百亿级规模,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聚焦生态宜居,在和美乡村建设上务求新突破。一方面,以人居环境为抓手补齐短板。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聚焦路域美、村庄美、田园美、家庭美,实施“四美”共建,全县624个村全部达到干净整洁标准,被评为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另一方面,以示范片区为引领重点突破。深入学习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坚持示范带动,突出规划引领,在17个镇街均规划建设一处乡村振兴示范片区,覆盖180个村,全力打造具有创新性、示范性、引领性的齐鲁样板。今年,成功申报创建国家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区,积极探索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的乡村振兴新路径,让景美人和的美丽乡村画卷成为群众幸福生活的最好诠释。

坚持党建引领,在乡村基层治理上迈上新台阶。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持续开展“回引人才助力乡村振兴”活动,建立包含2785名优秀人才的村级后备干部人才库。组织乡村振兴“擂台大比武”,624名村党组织书记上台打擂,以比赛促提升,全力提高乡村振兴“领头雁”本领。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深入推进“五桥”“五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参与志愿者15万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2.8万余场,培树了一批“陪伴花开”“1号键”“暖视频”“小村长”等志愿服务品牌。坚持不懈推进移风易俗工作,“白事‘一碗菜’能省1万块,喜事‘真简爱’幸福永常在”逐步深入人心。加强法治乡村建设。探索建立村级网格员制度,培育“法治带头人”“法律明白人”3436名,实现法治乡村建设全覆盖,及时将矛盾纠纷在村内化解,有效维护了乡村公共秩序,让乡村自治始终走在法治化、规范化的轨道上。(程功  魏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