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当清晨的阳光透过树梢,广袤的大地开始苏醒。位于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接山镇前寨子村的丰茂家庭农场,早已是热火朝天的景象。种类繁多,新鲜健康的蔬菜瓜果,由货车满载运向全国各地,给人们带去舌尖的香甜幸福。
一直穿梭忙碌的农场总经理徐延峰,正有条不紊的处置着各项工作。他走路带风,说话干脆利落,回乡几年的时间,经历了从“新农人”到“兴农人”的转变,把双脚扎进了泥土里,也把答卷写在了田地上。
力排重重阻碍,走出返乡创业的第一步
回乡前,徐延峰在外地从事医疗器械销售工作,年纯收入可达20万元以上。但他心中一直有个念想,就是在家乡走出一片新天地,回报父老乡亲。这时,徐延峰得知村里遇到一个难题,客商承包的1000亩地花卉苗木因资金出现问题,导致拖欠群众土地承包款将近200万元,一直未能找到合适的接手人。看到村民们失望、愤怒、无助的表情,徐延峰心里不好受。经过几个昼夜反复的思想斗争,他心一横,主动找到村里表示愿意接手,并代付拖欠村民的土地承包费。
徐延峰的妻子与他并肩打拼多年,刚走上正轨,却要放弃一切回家,接手一个完全陌生的事务,表示了强烈的反对。父母亲同样担心忧虑,发动亲戚朋友反复劝阻他,让他不要意气用事。顶住来自家人朋友不理解的压力,面对未知的困难,徐延峰深思熟虑后,坚定了往前走的勇气,因为既然选择了回乡创业这条路,就要敢拼敢闯。
初涉农业的徐延峰完全是个门外汉,为了学习技术,他参与培训、翻阅资料,从选苗、栽培,到施肥浇水、预防病虫害,泡在基地里一步步摸索实践,硬是把自己变成了“半个农业专家”,花卉苗木基地也渐渐有了起色。2021年徐延峰被村民推选为前寨子村的村委委员,实现了从一名普通群众到农村干部的角色转变,深深感受到党和国家对农村工作的重视和支持。“肩上的担子愈发沉重,要想带领全村村民走上致富路,必须要紧跟党委、政府的步伐,大胆创新,务实肯干,才能在时代发展的洪流中破浪前行。”徐延峰说。
积极响应号召,成为特色产业的先行人
2022年,东平县吹响了发展特色农业的号角,设施农业成为乡村振兴的最强音。镇党委、村里多次多次找到徐延峰,带领他到寿光、莘县参观,他自己也到一些先进地区学习,经过多方考察,发现发展大棚种植确实是一条稳定增收的好路子。
通过和这些大棚种植户交流,徐延峰了解到他们在没有政策支持的情况下,每年都有很好的收益。徐延峰想:“既然别人自掏腰包都抢着干,干的还很好,现在东平党委政府这么支持,还有贷款服务、技术指导、基础设施等政策扶持,有什么理由不干呢?作为一名村干部,更应该带头攻艰克难,支持政府的工作。”
徐延峰说干就干,开始着手建造大棚。同时,他也在思考种什么,如何销才是大棚产业发展的关键。无数次下北京,挖线索,终于发现了L600礼品西瓜这个来自日本的品种。其口感酥脆,糖度高,而且管理较为简单、经济效益也高。为了解决技术问题,徐延峰高薪聘请专业人员现场指导种植,远赴河北、潍坊等地考察育苗厂,严把品质关。西瓜苗进棚后,跟着技术员学习如何管理,每个步骤都用心学、亲自干。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西瓜长势良好,到了收获的时候,糖度、口感及外观都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党委政府支持,激发前行动力
在徐延峰发展大棚种植的过程中,接山镇及村各级领导给予了他全方位、多方面的关怀,这让他在发展设施农业的道路上,不是孤行者,有了同行者和指路人。
创业伊始,管区尹书记一直对徐延峰进行跟踪服务。细致入微地进行“保姆”似的关爱,农场内的打井、修路及建棚、生产、销售诸环节,遇到困难快速协调解决。镇党委也大力提供了帮助,带领徐延峰参加农产品购销会,焦书记亲自在购销会现场向群众及短视频主播介绍农场的西瓜。今年5月,镇党委在农场里组织开展了“520西瓜采摘节”活动,活动现场达成了17000多斤的订单。通过一系列的宣传活动,吸引了当地及周边很多水果商超的卖家前来采购,更有广西、海南的水果商前来大量进货。
铭记初心使命,用实干践行青年担当
在发展设施农业的过程中,徐延峰是受益者,闯出了一条相对成熟的发展之路。许多亲戚、朋友、群众也从等待观望状态转变思想,积极融入这个发展大潮。
徐延峰看到了县各职能部门发出的鼓励在外人员回乡创业的倡议信后,积极做自己的同学、亲戚、朋友的工作,现身说法,鼓励他们也回乡创业。目前,已成功带动了9个大棚种植大户。在种植品种、种植技术上以及市场方面毫无保留,手把手地教学,并在启动资金方面予以支持。他深知,发展设施农业,这是事关家乡东平县的一项全局性战略部署,不只是一家一户的个人致富。只有规模扩大,才能形成大市场,才有规模效应。对他们,徐延峰不但热心帮助,还要扶上马、送一程,实现共同进步,凝聚起强大合力。
今年春天,丰茂家庭农场第一批种植的300亩西瓜已成功销售,每个棚的收益在1.5万元左右。大棚日常雇佣工人100多人,农忙时节雇佣200多人,每人每天收入100元左右,不少村民依靠大棚得到了实惠。
回想创业以来的历程,从怀揣着梦想到现在的硕果累累,徐延峰深深的感受到,要想成功,离不开自身的艰苦奋斗,更离不开县委的坚强指导和镇党委的大力支持。
“一人行快,众人行远。”徐延峰说,他将继续当好设施农业的领头雁,用行动践行村干部的初心,用真心真情回报乡亲,用实干实绩服务大局,奋力彰显新时代新农人的担当和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