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三北”工程的推进,延安市黄龙县的林草覆盖面积越来越大。
秋日的延安市黄龙县,风光旖旎,声声鸟鸣,车行其间,宛若进入多彩画廊。
近年来,陕西省黄龙县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三北”工程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全面落实主体责任,系统思维,科学谋划,稳步推进“三北”工程建设落地落实。
如今,黄龙县森林覆盖率达87%、林草覆盖率达92%,是我国八大防护林区之一。
造管并重筑起绿色生态屏障
深秋时节,在黄龙县范家卓子乡曹家山作业区,9000亩侧柏迎风挺立,生机盎然,形成了一道绿色生态屏障。
范家卓子乡的任银祥老人见证了这片9000亩“绿洲”的从无到有。
曹家山作业区的绿色成果正是黄龙县实施“三北”工程的一个缩影。自2001年“三北”工程实施以来,黄龙县投资5282.5万元,完成营造林26.6万亩,森林蓄积量从585.6万立方米增加到现在的1687.08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由66.7%增加到87%。
黄龙县抓住规划、苗木、实施、抗旱、机制、示范6个关键环节,推行工程法人负责制,精细整地、精准栽植,做到任务、管理、责任、人员、措施“五到位”。此外,该县坚持因地制宜,采取良种壮苗、容器钵造林、保水剂生根粉应用等技术,对每道工序、每个环节由专人跟踪作业,确保造林成效。
2001年实施的人工造林现已成林,保存率达85%。
为最大程度确保造绿成效,黄龙县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层层签订目标管护责任书,实行“县、乡、村”“局、场、站”双线管护,真正把责任落实到山头地块和林区一线,确保造一片、成一片、绿一片。
如今,黄龙成为黄土高原上的一道“绿色屏障”。
多措并举守牢森林安全底线
10月23日一大早,张爱玲又出发了,开启了重点林区有害生物防治之旅。
“‘三北’工程前两期主要是造林,第三期实施时间为2021年至2030年,重点工作主要是管护及改造提升林分质量。”黄龙县自然资源局总工程师张爱玲说。
身为一名林业人,她深知绿水青山的重要性,所以每一次重点巡查、检查她总要亲自看看才放心。
“松材线虫病危害非常大,所以我们要定时监测,通过添加诱捕剂、悬挂各类诱捕器,有效防治林业有害生物蔓延扩散。”张爱玲说。
为确保森林资源安全,黄龙县设立白马滩、柏峪、范家卓子国有生态林场3个监测点,实行日常监测与春秋季定期普查相结合制度,使全县森林资源得到全面监测。
漫山遍野绿树成荫,防火安全更是重中之重。对黄龙县的护林员来说,他们每日的任务除了查看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情况,还要做好森林防火工作,全力保障森林资源安全。
“您已进入林区,请注意护林防火……”护林员王喜春的小喇叭又响起来了。这条护林防火线路,他已经走了30余年。在他眼里,这片林子就像他抚养长大的孩子,让他格外爱惜。
为切实守牢森林安全底线,黄龙县制定出台《森林防火管理办法》《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灾害应急预案》,创新推行县委领导、党委落实、支部组织、党小组联户、户管人的“五级联动”机制,形成“山有人管、林有人护、虫有人防、责有人担”的工作格局。
此外,黄龙县常态化开展森林防火隐患排查和野外用火管控,让巡查员动起来、宣传车辆跑起来、宣传喇叭响起来,营造全民参与、群防群治的良好社会氛围。
因地制宜释放林业资源效益
绿水青山不仅是展示黄龙的“金名片”,还是黄龙可持续发展的“聚宝盆”。
黄龙县依托生态资源优势,聚焦“用绿”兴产业,积极探索发展林下经济,有力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
连续3年制定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奖补办法,持续加强核桃、中蜂产业培育,积极推进中药材林下种植。
截至目前,全县核桃种植总面积16.9万亩,中蜂养殖规模突破9.2万箱,发展中药材林下种植1.5万亩,特色产业日趋成为群众增收的有力补充。
此外,该县不断健全林业科技支撑体系,大力推广林下经济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今年以来,黄龙县累计开展林业技术培训37场,参与培训3540人次,切实提升了群众的科技水平、生产技能和经营管理能力,促进产业提质增效。
同时,该县鼓励支持社会资本、林农企业参与林业产业建设,积极发展森林康养、科普研学等新业态,实现既“增绿”又“增收”。近年来,黄龙县利用森林资源,建成树顶漫步、神道岭等3A级以上森林景区景点7个。上半年,全县共接待游客68.57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05亿元。
“下一步,我们将坚持以科技为先导、以管理为保障、以创新为引领,统筹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综合治理,为‘三北’工程建设贡献力量。”黄龙县自然资源局局长李广爱说。(记者 申东昕 通讯员 白杨越)
来源:https://esb.sxdaily.com.cn/pc/content/202311/02/content_8441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