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风采 资源 建设 产业 合作

厚实发展底色 建设美丽山西

来源:中国网 编辑:泽宇 人气: 发布时间:2023-11-07 17:44:41
摘要: 厚实发展底色 ,建设美丽山西。

厚实发展底色 建设美丽山西

中国网生态中国频道总编  刘景

“生态兴则文明兴”。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新任山西省委书记唐登杰明确表示,要进一步加快美丽山西建设,久久为功擦亮生态底色。在奋进“两个基本实现”征程中,山西省坚持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持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全面推进美丽山西建设,着力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要实验区,努力蹚出北方生态脆弱地区和资源型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路径,为进一步加快转型发展、奋进“两个基本实现”目标提供坚实生态环境支撑。

建设美丽山西,要抓好生态环境保护

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山西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战略定位,以科学绿化为遵循,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以发挥“四库”功能为方向,推进生态系统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全力构建生态大动脉,提升该省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承载力。

山西省委副书记、省长金湘军在该省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系统总结近年来美丽山西建设取得的显著成效,深入分析山西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对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的目标任务进行了安排部署。他指出,今后五年是山西省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奋力实现转型目标的重要时期,也是加快建设山清水秀、天蓝地净美丽山西的关键期、攻坚期和窗口期,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仍然是最重要、最紧迫、最繁重的任务之一。要牢记领袖殷殷嘱托,进一步增强历史主动,保持战略定力,紧盯污染防治重点区域、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坚定坚决打好国家部署的污染防治攻坚战标志性战役,集中力量打好具有山西特点的标志性战役,持续稳定改善山西生态环境质量。一要全力打好“一泓清水入黄河”攻坚战。细化优化方案,科学组织实施,全周期做好服务,全过程强化监管,坚决把各项治理措施落实到位,从根本上让汾河水量丰起来、水质好起来、风光美起来。二要全力打好黄河干流流经县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攻坚战。统筹研究区域内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等工作,抓紧制定项目化、清单化、工程化的行动计划,筑牢拱卫黄河中游生态安全的第一道屏障。三要全力打好汾河谷地污染治理攻坚战。紧紧扭住结构性减排这个关键,切实加大重污染行业改造升级力度,强化环境监管和综合整治,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持续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四要全力打好重点城市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战。高质量推进重点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和污染深度治理,实施科学精准差异化的管控措施,推动山西空气质量明显改善。五要全力打好固废污染防治攻坚战。以“无废城市”创建为抓手,全面加强固体废物综合治理,强化生产过程资源的高效利用、梯级利用和循环利用。同时,要积极回应群众所急所盼,统筹做好城乡黑臭水体整治、饮用水源地保护、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防治等工作,让人民群众享受到更多生态福祉。

实践中,山西省坚持污染减排与生态扩容同步发力,紧盯“蓝天常驻”目标,开展重点行业污染深度治理,推进矿山生态修复治理,开展锅炉综合整治“回头看”,推进燃煤、燃气、生物质等锅炉全面稳定达标排放;强化应急减排措施清单化管理,持续推进重点行业绩效分级,支持重点行业企业创A。今年1月—6月,该省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平均为4.70,同比下降2.1%,改善幅度在京津冀及周边省市中排名第一。

建设美丽山西,要开展生态文明建设

山西坚持以生态省建设为抓手,按照“保护发展并重,坚守生态底线”原则,推动建设美丽山西。划定3.41万平方公里生态保护红线,实施依法保护、系统保护、重点保护,着力筑牢生态保护根基。

山西省先后颁布了《山西省永久性生态公益林保护条例》《山西省湿地保护条例》《山西省森林公园条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规,该省5100多万亩永久性公益林得到立法保护,其中经济林发展条例和禁牧轮牧休牧条例为全国首发。出台《山西省汾河流域生态修复与保护条例》《山西省汾河保护条例》《山西省水资源管理条例(修正)》《山西省泉域水资源保护条例(修订)》等,将汾河流域生态修复与保护上升到法律保护层面,确保实现“一泓清水入黄河”。

同时,山西省还大力推动网格化源头治理,将资源保护发展重点向基层前移、向源头转移,让“长”的作用日益凸显、“制”的效能充分释放。以深化河湖长制林长制协作、健全完善跨流域跨区域河湖长林长协作机制为抓手,建立河湖长制林长制联席会议制度,创新“河湖长+林长+”机制,推动河湖林草共建共治,形成强大保护合力。完善多元化生态保护补偿机制,优化生态空间和保护格局,建设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管理体系,以旗舰物种及珍稀濒危物种为重点强化栖息地和原生境修复,开展“绿盾”自然保护区强化监督专项行动,提升生态保护成效。88%的野生动物种群和高等植物群落得到有效保护,30余种植物、17种鸟类在该省有了新分布和新纪录,珍稀濒危物种分布区域不断扩大,种群数量稳步增长。

山西省印发了《关于开展科学绿化的实施意见》、出台《山西省国家草原自然公园试点建设指导方案》、实施《山西省“十四五”“两山七河一流域”生态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经济发展规划》等文件,进一步细化了治理举措,提升了该省科学推进生态建设管理水平。启动实施了太行山吕梁山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围绕“四大重点区域”开展林草生态建设,2013年—2022年累计完成营造林4715.75万亩,黄河流域内的晋西北风沙区建成了百万亩连片人工林基地,该省森林面积、覆盖率、蓄积量稳步增长,绿色版图的森林资源更为丰盈。

山西省把以汾河流域为重点的河湖生态治理作为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从流域系统性和生态整体性出发,坚持“一河一策”“一断面一策”,出台《山西省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2—2025年)》《黄河流域(山西)水生态环境建设规划(2022—2025年)》,实施“七河”“五湖”生态保护修复,强化重要河湖水域岸线的生态空间管控。

建设美丽山西,要推进绿色发展方式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山西省锚定富绿同兴,多渠道创造生态产品,多角度探索生态经济转化模式,建立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以绿增景、用绿增产、靠绿增收,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逐步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互促共荣,打造了富民增收的绿色引擎。

山西省以产业加速“两山”转化。目前该省干果经济林面积1964万亩,总产量达到22.4亿公斤,成为促进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重点打造山西(吕梁)干果商贸平台,善融商务平台山西林特产品馆2023年上半年交易量居全国第一。启动国家森林康养试点98家,打造森林体验基地、养生基地、慢生活休闲体验区33处,举办首届山西省森林旅游节,推动森林康养、自然教育和森林体验等项目落地,以森林旅游康养拓宽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换通道。该省林草产值由2012年的311亿元提高到2022年的610多亿元,增长96%。

山西省不断探索资源型省份全省域森林碳汇开发机制,充分释放森林资源的经济价值;严格落实能耗“双控”,发展清洁能源和新能源产业,推动产业结构绿色低碳转型,有序实施碳达峰碳中和山西行动,引导各类资源要素向绿色低碳发展集聚,提升生态碳汇能力,优化配置碳排放空间资源,在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中,该省履约率达99.6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目前,山西省森林抚育碳汇项目已完成第三方审定,待国家正式开启交易市场后即可交易,首期交易量预计可达260万吨。同时,该省已开始推进全国碳市场第二个履约周期配额清缴工作。

总之,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和长期任务。要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要以更实举措加快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优化国土空间布局,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实施全面节约战略,努力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要以更大力度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科学开展国土绿化行动,持续推进“两山七河五湖”和岩溶大泉、湿地生态修复治理,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让生态优势源源不断转化为发展优势。要以更强担当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有序实施碳达峰山西行动,持续深化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要以更严要求守牢生态环境安全底线,加强尾矿库、重金属等重点领域环境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完善环境应急责任体系,常态化管控生态环境风险,有效应对气候变化不利影响和风险。

山西要求各级党委政府要坚决扛起美丽山西建设政治责任,坚持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和一岗双责不动摇,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生态环境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相关部门要加强协调联动,加快形成覆盖全面、权责一致、奖惩分明、环环相扣的责任体系。要对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紧盯不放、一抓到底,常态化开展省级生态环保督察,健全以绿色发展为导向的考核评价体系,以督察整改和考核评价推动工作落实。要统筹各领域资源,打好法治、市场、科技、政策组合拳,加强队伍建设,强化宣传引导,推动形成人人、事事、时时、处处崇尚生态文明的浓厚氛围。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山西正按照党的二十大擘画的宏伟蓝图,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和美丽山西建设为统领,深度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立足基本绿化,把握减污降碳总要求,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协同促进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人民生活高品质提升,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进程,山清水秀、鸟鸣鱼戏、天蓝地净的山西画卷日渐浓墨重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