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风采 资源 建设 产业 合作

陕西铜川:从“煤都”到“绿都”华丽转变

来源:中国网 编辑:乔乔 人气: 发布时间:2023-11-29 16:43:13
摘要: 陕西省铜川市从“煤都”到“绿都”华丽转变。

陕西省铜川市位于陕西省中部,渭河以北,属关中平原向陕北黄土高原的过渡带,曾名铜官县、同官县、铜川县,1958年成立省辖铜川市。全市面积3884平方公里,辖耀州区、王益区、印台区、宜君县和1个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新区),2022年底常住人口70.5万人。

铜川因煤而立、先矿后市,是新中国成立后诞生的第一批工业城市之一,是陕西和西北地区重要的能源建材基地,多年来形成了以煤、电、铝、水泥为主的四大传统产业。然而,煤炭、水泥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粉(烟)尘,严重污染空气。1993年,铜川市被媒体称为“卫星上看不见的城市”。

面对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的严峻挑战,铜川市委、市政府坚持生态立市、绿色发展,以建设国家森林城市为目标,举全市之力,厚植生态优势,加快推进人居环境改善和城乡环境高质量发展。铜川市由过去“卫星上看不见的城市”蝶变成山清水秀、朱鹮翱翔的森林生态之城,实现了从“煤都”到“绿都”的华丽转变。

如今,呼吸新鲜空气、拥抱绿色森林已成为铜川人引以为傲的生活常态。铜川先后获得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等“国字号”荣誉,4年蝉联“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一张张熠熠生辉的名片展示出渭北“绿都”的独特魅力。

让森林拥抱城市坚定走绿色低碳转型发展之路

走进铜川,无论是漫步街头,还是穿行于塬梁峁川,满眼皆绿。铺天盖地的树木和城市交融在一起,形成了一幅“城在林中、人在景中”的优美画卷,而这一切都得益于全市林业生态建设的扎实推进和森林质量的持续提升。

铜川曾为国家建设贡献了7亿多吨煤炭和3亿多吨水泥。2009年,铜川市被确定为全国第二批资源枯竭型城市。铜川市历届市委、市政府积极探索破解之策,更加坚定地走绿色低碳转型发展之路,通过大力改造提升传统支柱产业、开展矿山生态修复等措施,积极打造全国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典范。

2017年3月,铜川市委、市政府召开了国家森林城市建设启动会,吹响了建设国家森林城市的集结号。

2018年,铜川市政府印发了《铜川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2018-2027年)》,正式迈出建设国家森林城市的坚定步伐,昭示着全市在高质量发展蓝图中又向更高的目标挺进。近年来,铜川市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统筹推进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城市直观坡面翠屏工程、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等国土绿化和生态修复行动,全域建设“山青、水净、坡绿、天蓝”的森林铜川。截至2022年底,铜川市林业用地343.1万亩,草地13.3万亩,湿地0.8万亩。其中,森林面积210万亩,活立木蓄积640万立方米,林木覆盖率达54.9%。

 

凝心聚力共建国家森林城市

为高标准建设国家森林城市,铜川市成立了由市委书记、市长任双组长的国家森林城市建设工作领导机构,进一步明确了森林城市建设工作成员单位职责。各区县、市级森林城市建设成员单位协调配合,共同推进,形成了“党政推动、部门联动、上下互动”的工作格局。

一直以来,铜川市咬定青山不放松、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初心从未改变。铜川市委、市政府优化整合各方资金,对标国家森林城市评价指标,凝心聚力、同创共建。市委、市政府将森林城市建设工作纳入各区县、市级各部门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内容,常年开展督导检查,不断提升森林城市建设质量。

2018年以来,铜川市累计投入森林城市建设资金36.7亿元,完成了规划前五年(2018至2022年)的建设任务,建成全国生态文化示范村4个,国家森林乡村15个,市级庭院绿化先进单位和园林式小区84个,市级森林社区、森林单位、森林乡镇、森林村庄、森林人家47个,所辖4个区县全部建成省级森林城市。结合森林公园、森林康养基地以及景区特色,每年发布观花赏叶公告,开展负氧离子监测,为市民休闲游憩体验提供服务。

 

科学造林使森林生态网络日趋完善

站在城郊森林公园山顶向下望去,崎岖的山路蜿蜒地向居民区延展,路旁栽满了各种乔木和灌木,错落有致,郁郁葱葱。据铜川市林业局副局长苗宏义介绍,“这片区域几年前还是被遗弃的露天矿,为弥补生态欠账,铜川市按照宜林则林、宜灌则灌、宜草则草、宜景则景的原则,通过科学系统的生态修复,让这里重披绿装。”曾经的露天矿,如今成了绿树成荫、繁花似锦的生态公园。

变化的不仅仅是露天矿。自开展国家森林城市建设工作以来,铜川市立足森林、湿地、自然景观三大阵地,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全面推行林长制,深化林业改革,科学造林绿化,大力实施城区增绿添彩、森林镇村建设、重点区域绿化、荒山荒地造林、矿山生态修复等工程,深入开展义务植树活动,累计完成营造林65.1万亩,城区绿化覆盖率达48.74%,村庄林木覆盖率达46.01%,受损弃置地生态修复率达84.87%,形成了“两区、一廊、三河、四带、多点”的生态支持体系,绿色版图由浅绿向深绿挺进,森林网络日趋完善,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绿色”已成为铜川市高质量全面转型发展的最亮底色。

森林城市建设是评价一座城市绿化品质的标准,也最能反映一座城市生态建设的整体水平。铜川市坚持以乡土乔灌树种为主,广泛使用实生苗、容器苗、全冠苗造林,培育多树种、多层次的森林景观,乡土树种使用率达96.48%;同时,依法规范林地、林木管理,实现森林资源健康发展。健康稳定的城市森林生态系统,极大地提升了百姓的生活质量,让百姓推窗见绿,出门进园,转角即景,充分享受绿色福祉,增强了百姓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的期待,确保森林城市建设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林业产业多渠道增加群众收入

随着国家森林城市建设工作的不断推进,绿色生态正在转化为绿色动能,绿色空间正在转变成绿色经济。

依托良好的生态资源,铜川市按照基地化、产业化、标准化、规模化发展思路,做强特色经济林产业、做足苗木花卉产业、做大林下经济产业、做优森林康养产业。宜君核桃、耀州花椒被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铜川市稳定发展百万亩干杂果经济林,建设标准化示范园120个;利用森林资源优势,建成林药、林苗、林菌、林禽等林下经济示范基地32个;发展苗木花卉5.18万亩,建成省级龙头企业10家,2022年农民人均涉林收入达3100元。溪山胜境、玉华宫、照金等景区被列入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单位。照金牧场荣获“陕西省最美草地”称号。宜君县被评为“陕西省森林旅游示范县”,该县利用“中国气候宜居县”的有利条件,开展森林旅游康养活动,把生态公益岗、退耕还林、生态效益补偿、林业产业等作为最直接、最有效的帮扶措施,协同增绿增收,多渠道增加群众收入,为乡村振兴贡献了林业力量。

 

“心中播绿”深植生态文明理念

绿色发展不仅要在大地上植绿,还要在群众心中播绿,让生态文明理念根植于心。

铜川市把宣传贯穿到整个森林城市建设工作的全过程,印发了《铜川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宣传工作方案》,常态化开展森林城市宣传“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活动;在铜川广播电视台、铜川日报推出《绿色铜川》等专栏,宣传森林城市建设中的典型人和事;利用户外广告牌、电子屏、公交车载台等,播放森林城市建设标语8万余条;每天向全市65万手机用户推送短信,为全市公职人员免费开通国家森林城市建设内容的音频、视频彩铃;依托城市公园、湿地公园等建立生态科普教育场所8处,开展“走进森林、认知自然”等生态体验活动;组织道德模范、好人家庭栽植纪念林,积极策划“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基地”和“蚂蚁森林”基地建设,推动绿色低碳理念深入人心。

就如何进一步抓好国家森林城市建设,铜川市林业局局长焦毅表示,国家森林城市称号既是崇高荣誉,更是鞭策和动力,铜川市要把国家森林城市建设作为生态立市战略的重要工作,对标国家森林城市评价指标,继续强弱项、补短板,创特色、培亮点,持续推进森林生态网络十大工程,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态环境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