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风采 资源 建设 产业 合作

坚决扛牢美丽云南建设的政治责任

来源:中国网 中国自然资源报 编辑:泽宇 人气: 发布时间:2024-01-19 17:01:57
摘要: 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系列报道。

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系列报道:

坚决扛牢美丽云南建设的政治责任

云南省自然资源厅厅长 高中建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系统部署了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战略任务和重大举措,为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云南作为我国西南生态安全屏障,承担着维护区域、国家乃至国际生态安全的战略任务和重大职责。全省自然资源系统始终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紧紧围绕争当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筑牢国家西南生态安全屏障目标,坚决扛起美丽云南建设政治责任,全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奋力推进自然资源事业改革发展

全省自然资源系统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学习贯彻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准确把握新时代新征程自然资源工作定位,坚定信心、同心同德,踔厉奋发、埋头苦干,奋力推进自然资源事业改革发展。

一是要素保障水平持续优化。开展2023年土地要素保障“百日攻坚”行动。启用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监管系统,全国首批完成预审与选址意见、农用地转用土地征收和重点项目先行用地三项业务改造和系统建设。强化项目用地报批协调、调度,实行重大项目用地报件“限时清零”和“动态清零”。

二是生态保护修复加快推进。实施全省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三年行动,组织开展长江经济带、青藏高原东南缘、九湖流域等重点生态保护修复区域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治理矿山4039座、20.41万亩。大理洱海山水工程项目有序推进,红河哀牢山与岩溶断陷盆地区、金沙江流域昆明片区2个项目成功入选2023年国家级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项目。

三是耕地保护体系不断健全。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耕地保护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关于耕地保护的重要部署,全力压实耕地保护党政同责,严格执行通报、挂牌、约谈、冻结、问责“五项机制”,全省形成五级党政“一把手”共抓耕地保护工作格局,用“长牙齿”的硬措施坚决守住全省7857万亩耕地保护红线。

四是国土空间格局逐步建立。省、州(市)总体规划已按程序报审,各县(市、区)总体规划已形成规划成果,均完成规划草案公示、县级规委会审议。“干部规划家乡行动”及村庄规划稳步推进,基本完成10290个行政村村庄规划编制。

五是资源利用效率全面提升。深入实施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处置三年行动,今年以来全省共处置批而未供土地17.78万亩,处置闲置土地5.11万亩。印发实施《云南省工业项目“标准地”出让改革工作指引》,“标准地”出让取得明显成效。

正确处理好“五个重大关系”

云南生态文明建设仍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继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以问题为导向,正确处理好新征程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个重大关系”。

一是统筹好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的关系,为跨越式发展做好资源要素保障。云南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基础设施建设需求仍在高峰期,保护耕地与保障发展的矛盾更加突出,资源对发展的约束日益趋紧。我们要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牢牢抓住资源高效利用这个源头,才能以更小的资源消耗支撑更大规模的经济发展,以有限的资源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二是统筹好重点攻坚与协同治理的关系,推动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互融共促。云南“四级三类”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尚待健全,生态保护红线刚性约束不足。我们要统筹重点攻坚与协同治理,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原则,整体谋划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以“多规合一”为手段,协调各类空间需求和矛盾冲突,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

三是统筹好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的关系,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云南有的地方在生态治理中过度景观化、工程化,整体生态环境改善提升效果不明显。我们要认真贯彻自然恢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的基本方针,统筹考虑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地理要素的关联性和经济社会发展可持续性,坚持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湿则湿、宜荒则荒的原则,统筹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修复。

四是统筹好外部约束和内生动力的关系,健全自然资源生态文明治理体系。云南省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的多元化生态保护修复体系尚不完善。我们要加快国土空间规划、耕地保护、矿产资源开发等领域的地方立法进程。深化自然资源产权制度改革创新,建立归属清晰、保护严格、监管有效的自然资源保护体系。拓展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修复渠道,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和转换机制,让治理成果人人共享。

五是统筹好“双碳”承诺和自主行动的关系,推动矿产资源经济绿色低碳转型。云南碳汇资源丰富,是全国三个碳汇资源超过碳量的省份之一,但低碳转型进程缓慢,重点耗能行业能耗占全社会能源消费总量比重与工业增加值贡献率不对等。我们要积极支持风能、太阳能、水电等新型能源建设项目用地,加快推进页岩气等新型清洁能源资源利用,为社会提供清洁动力。

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推进工作

云南肩负着习近平总书记“努力成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重托,自然资源部门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责部门,必须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来谋划和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谱写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云南新篇章。

一是强化土地要素保障水平。深入开展2023年土地要素保障攻坚行动,优化流程、简化程序,加大对重点地区、重点产业、重点项目的要素保障力度。认真落实“计划指标跟着项目走”,将符合条件的项目纳入国家和省级重点项目清单,配置使用国家计划指标;统筹安排地方核算计划指标,切实保障有效投资用地需求。

二是推进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印发实施《云南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年)》,推进市县两级规划编制实施,建立多部门联动的生态修复长效机制。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科学推进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和生态修复、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等工作。高质量实施洱海山水工程项目,红河、昆明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国家示范项目,力争打造典型样板。

三是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层层签订耕地保护责任书,全面落实耕地保护党政同责。严格落实非农建设用地耕地占补平衡。规范实施耕地进出平衡。大力实施新一轮垦造耕地三年行动计划。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严格管控“非粮化”。

四是优化国土空间保护格局。严格落实“三区三线”管控,建立健全“四级三类”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加快推进滇中城市群、沿边城镇带、九大高原湖泊等专项规划编制落地。加快构建“可感知、能学习、善治理、自适应”的全省“1+16”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系统。

五是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扎实推进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处置三年行动。深入推进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进一步深化矿产资源国情调查,建立动态更新机制,推进成果转化应用。继续推进滇中锂矿、镇雄磷矿探矿权出让登记工作,常态化配合煤炭增产增供,抓好过期矿业权分类处置,支持矿山企业复工复产,有序提升矿产资源要素保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