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风采 资源 建设 产业 合作

广西灵川县:优化生态治理 绘就乡村振兴“水美画卷”

来源:中国网 编辑:清风 人气: 发布时间:2024-02-19 17:03:22
摘要: 广西桂林市灵川县青狮潭水库着力优化提质库区生态环境,大力发展大水面生态渔业,积极探索“以库养鱼、以鱼净水、以水增收”的绿色发展之路,实现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三效合一,描绘出乡村振兴“水美画卷”。

近年来,广西桂林市灵川县青狮潭水库着力优化提质库区生态环境,大力发展大水面生态渔业,积极探索“以库养鱼、以鱼净水、以水增收”的绿色发展之路,实现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三效合一,描绘出乡村振兴“水美画卷”。

绘就乡村振兴“水美画卷”  李建华 摄

“三力”齐发,以库养鱼,筑牢库区生态效益

是发政策引领之力,助推生态养鱼。制定《青狮潭水库生态渔业发展分区域养殖实施方案》,为抓好生态鱼养殖、生态鱼产品开发、规范捕捞行为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依据和支撑;发财政支持之力,推动水质治理。自2013年开展青狮潭水库生态环境治理以来,累计投入资金2.4亿元用于水质治理、村庄生活污水处理及水库设施完善等工作。建成“智慧水库”一体化管理平台,实现水库视频监控全覆盖,强化对水质、水文等多层面智慧监管;发依法治理之力,护航水源保障。其一挂牌成立青狮潭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司法服务站和公益保护联络站,打通行政机关与司法机关的信息线索壁垒,确保打击不手软、保护不缺位。其二颁布实施《桂林市青狮潭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管理规定》,进一步规范生态补偿机制和相关法律法规明令禁止的行为,推进青狮潭水库水质保护法制化管理。其三建立常态化巡查机制,整合渔政、公安、库区乡镇及养殖合作社等多方力量,全面开展打击非法捕鱼联合执法,适时掌握水库动态,严厉打击电毒炸鱼、灯光诱捕等违法行为。

“三抓三促”,以鱼净水,突显库区社会效益

抓基础促合力,铲除库区周边污染隐患,筑牢水源保护根基。严格按照饮用水水源保护要求,禁止一切污染水源生态环境行为。2013起,市、县共两级投入资金6500万元,清理拆除养殖网箱31.3万平方米,开启了新一轮青狮潭水库水质生态治理行动。2016至2019年,先后投入近亿元资金积极推进全国优良湖泊治理项目,建设完善水库周边部分村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完成库区周边322家畜禽规模养殖场拆除转产,消除了水库最大的污染隐患;抓水质促修复,发展大水面生态渔产业,提升水库自净功能。自2018年起,投入1000多万元发展大水面生态净水渔业,以净化水质为目的,投放鳙鱼、鲢鱼等滤食性鱼种为主的生态鱼,有效降解由氮、磷引起的富营养化水质,促进库区生态系统的修复,实现渔业生产与生态保护双赢。水库水质由Ⅴ类提升为Ⅱ类,一级保护区达到了Ⅰ类水;抓特色促发展,打造特色渔业管理模式,保护库区生态环境。首先,在九屋镇、公平乡、兰田乡成立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由库区移民选出合作社管理理事,制定相关管理制度,形成“合作社+生态农旅+库区移民”的渔业管理模式,在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协助渔政等部门打击非法捕鱼、养鱼行为,确保水库水质不低于二类水标准。其次,建立“政府+库区管理站+派出所+合作社”的库区巡逻队,采取不定时、不定量突击巡查,今年以来集中开展青狮潭库区周边水库网箱整治行动7次,通过“群众自觉拆+联合部门拆”的方式,拆除非法捕鱼设施982个,为生态渔业发展保驾护航。

“三托三壮”,以水增收,创造库区经济效益

依托水质优势,壮大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通过“以库养鱼、以鱼净水、以水增收”的良性循环,有效改善了水库水质,大力抓好生态鱼养殖,生态鱼产品开发,把生态渔业产业培育成青狮潭水库特色优势产业和富民支柱产业。生态养鱼区域自2018年起累计投放鱼苗22.4万多公斤,投入资金213万余元,近两年青狮潭水库生态鱼捕捞总收益约100万元;依托产业优势,壮大集体经济,促进群众增收。采取“集体经济+合作社+移民”方式,吸纳库区群众加入村集体经济或合作社实现入股分红和就近务工,形成村集体、合作社、农户抱团共生发展格局,有效促进了农户增收,壮大集体经济。鱼产量平均单产达到20公斤,总产量18.8万公斤,产值450万元以上,实现库区周边群众人均增收约650元;依托特色优势,壮大生态渔业,提振产品名气。在2023年8月15日首个全国生态日,灵川县举办了首届“渔开兆丰年”开渔活动,以活动为载体,扩大行业影响力,做大做强渔业产业。活动当天捕鱼5000多斤,头鱼竞拍成交价达10.88万元。同时,现场还举行厨王争霸烹饪大赛、非遗项目主题展演和青狮潭生态鱼、生态茶叶、食用菌等美食宣传推广等互动活动,打造了一场以鱼为媒的文旅盛宴,库区群众共享养鱼丰收喜悦,铺起一条生态保护和乡村振兴的幸福路。

(广西桂林市灵川县乡村振兴局 赵金云 刘玉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