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风采 资源 建设 产业 合作

安徽南陵: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来源:中国网 编辑:清风 人气: 发布时间:2024-02-22 17:10:01
摘要: 做大做强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首位产业,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做大做强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首位产业 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近日,安徽省芜湖市南陵县许镇镇党委紧扣“三区一高地”发展目标,聚焦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首位产业新定位,就做大做强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首位产业深入细致开展“解放思想、创新开放”专题调研。

一、产业现状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许镇镇初步形成了以汽车零部件为主导产业,机械加工、纺织服装、家具制造等产业为辅的产业集聚区。园区现有工业企业98家,其中规上企业18家。2023年实现计税销售收入11.22亿元,同比增长16.6%;入库税收3457.64万元,同比增长53.28%。

其中,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企业15家,产品涵盖新能源车身结构件、内外饰、制动件、车用新材料等,加工能力包括冲压焊接、钣金机加工、熔炼压铸、注塑吹塑、喷涂装配等,2023年实现计税销售收入6.65亿元,同比增长11.8%;入库税收1690万元,同比增长22.9%。

二、存在问题

(一)产业规模较小

从产值总量看,2022年产值为9.62亿元,2023年产值为11.22亿元。从个体产值看,产值达5000万的只有6家,企业主体数量和产值规模均较少。

许镇镇产业基础总体较为薄弱,技术竞争力不强、产品附加值不高、产业关联度较小、抗风险能力较弱。镇内企业大多是家族式管理、作坊式经营,安于现状,经营保守,年龄结构老化,发展动力不足。由于传统“闪婚”式的土地供应模式,以及缺少对投资项目效益的长期跟踪评估和监督管控,存量项目总体经济效益较低,主园区亩均税收仅2万元左右。产业效益结构两级分化,排行前20的企业贡献了园区8成以上的税收,年纳税过百万的企业仅有7家,亩均税收超6万的地块仅有5个,特别是家具制造行业年纳税总额仅40万元。

(二)要素保障能力不足

虽然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是镇工业区的首位产业,但用地仅占建成区面积的11%,大量产业空间被低效低质企业占据,土地资源供需矛盾极为突出。由于土地碎片化分割严重,平均供地面积仅13.7亩,传统点对点、零敲碎打的地块盘活模式难以保障高质量项目的落户需要,不少土地陷入“盘而不活”的困境。虽然经过多年努力,镇工业区闲置地块已寥寥无几,但对低效经营地块特别是二房东主体,清理办法不多,监管效能有限,政府缺乏对园区转型升级的主导权,难以突破“请神容易送神难”的困局。

(三)企业实力偏弱

企业总体规模不大,与国内知名车企制造商的合作层次不高,一般仅是整车企业的二级、三级配套商,产业黏性不强,业务单一、规模有限,自主研发能力薄弱。现有汽车零部件制造主要产品是汽车配件、模具制造等,且多以生产技术含量较低的标准件为主营业务,大多数自主零部件企业产品附加值偏低,处在产业链低端;而涉及电芯、车载电子等技术含量较高的汽车核心零部件企业较少,产品竞争力不强。不论是企业还是产品关联性均较为零散,未能形成产业集聚发展黏性。

(四)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按照打造龙潭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园、林都汽车产业科创园工作要求,涉及到的园区道路内循环、水电气等能源需求、企业人才生活配套、排水系统等承载能力水平不足,许镇境内交通体系亟待完善,特别是工业园区大宗物料进出通道还不够畅通,按照年产20万辆车物流运输需求超前谋划路网建设,加快S339三荻路、胜利路、环城北路、惠民西路、市兴西路等镇区重要交通要道升级改造势在必行,确保工业园区交通路网和中心镇区主要通道能够满足未来项目运输需求。

(五)人才储备不足

科技人才特别是企业高端技能人才依然缺乏,导致企业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乏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创新发展。虽然近些年我县也制定了较为优厚的人才引进政策,但依然无法弥补许镇对标同城化发展在生活环境、资源信息等方面的相对劣势。同时,职业教育和首位产业发展联系还不够紧密的问题也较为凸显,以南陵县芜湖职业技术学院现代物流智造学院为例,目前暂无汽车学院及相关专业,职业教育对首位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不明显。

三、原因剖析

(一)客观上讲,主要原因有产业发展不充分、相对落后。许镇的产业虽有基础,但产业层次较低、产业集聚度不高,缺乏带动性强的头部企业,与长丰比、与高沟和孙村比,还没有形成特色产业集群。

(二)主观上讲,一是发展理念、思维方式和创新举措落后于人,还存在因循守旧、按部就班的思想和工作方式;二是干部的进取精神不如人,干事创业的工作激情、务实进取的工作态度以及抓落实的工作力度不足,依然存在“小富即安、小进则满”的安逸感。

四、下一步努力方向

(一)在产业发展上当先锋

1.顶格推进项目招引。深入实施“双招双引”,聚焦首位产业,精心制作招商推介宣传片,高质量编制招商手册。摒弃原有的招商思路,打破地域限制,积极与奇瑞公司和市、县汽车办加强项目信息互通和要素资源协调联动,做实专班推进和人员交流机制,通过专班招商、以商招商、商会招商、产业链招商等模式开展靶向招商,推动奇瑞公司一二级核心供应商考察落户。加大返乡就业和外出招工力度,推动人力要素供需侧精准对接。

2.全力保障发展要素。紧扣“三区一高地”发展目标,争取县级层面支持,调整城镇开发边界,优化修编国土空间规划,调区扩容许镇工业区,加快G205沿线用地布局调整,确保产业承接用地充足。加快产业重塑进程,开工建设安置创业园,推进低质低效工业地块收储安置,加快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拓宽首位产业发展空间。成立林都工业投资有限公司,做实投融资功能,强化低效工业资产收储、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保障,确保重大项目顺利落地。

3.着力创优营商环境。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优化串联企业投资项目备案、用地、规划、施工等审批服务流程,建立健全企业服务“一窗通办”“全程代办”工作机制,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建设企业公共服务中心和许镇“人才之家”一期项目。秉持“企业‘烦心事’就是政府‘心头事’”的理念,落实常态化包保联系企业机制,深入开展重点企业走访,积极通过政策引导帮助企业解决发展问题,努力把服务“含金量”转化为发展“实物量”。

(二)在城镇化建设上做表率

1.突出规划引领。加快推进产业园区规划基础调研,对园区用地规模、道路基础建设、水电气等能源需求、企业人才生活配套、污水排放规模及市情、县情、镇情进行充分研究,把握刚性与弹性,合理规划产业园区功能布局,在此基础上科学谋划工业区和集镇区基础设施建设需求,推动中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高起点、高规格、高标准编制我镇工业区产业发展概念性规划。

2.提升城镇发展能级。加快启动龙潭新能源产业园基础设施配套项目和林都工业园人才中心(一期)项目建设。按照整车物流运输需求超前谋划路网建设,全面完成工业大道、纬五路、育才路等10条工业区交通路网工程建设,全力争取并保障G205许镇交通枢纽工程规划建设,推动与市区基础设施联通对接、要素资源自由流动、产业发展协同共进、公共服务便利共享,加快实现高度同城化。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支持,做好专项债券资金发行工作,优先补齐工业区水电气路等基础设施,加快布设地下智慧管网感知层,建立智慧排水系统,推动工业区提级扩能。

(三)在干部队伍上立标杆

1.持续解放思想。全镇上下要牢固树立大局意识,跳出南陵看许镇,不为陈旧观念所缚,不为思维定势所困,当解放思想的先行者。要立足许镇发展、适应时代变化,勤于思考、善于创新、勇于求变,把“敢”和“干”的劲头调动起来,把“闯”和“创”的精神激发出来,在坚持改革开放中创造新的发展机遇。镇村干部要树立系统观念和创新思维,强化“同读一本书、争当优等生”的比拼意识,牢牢把握发展机遇,敢做也必须要做一些领跑的事,以“不等、不靠、不推、不让”的态度履职于行,把“嘴上说的、纸上写的、会上定的”变为具体行动和实际成效,推动各项工作取得实质性突破。

2.奋力担当作为。一切难题,只有在实干中才能破解;一切办法,也只有通过实干才能见到成效。要始终保持敏锐、果断、执着的精神状态,认准就干、干就干好,全力以赴抓好各项工作落实。要提升专业能力。自上而下注重自我学习提升,成为懂经济、规划、建设的行家里手。要提升执行能力。许镇未来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已经非常明确,关键就在于落实。要把执行力作为工作的生命线,树立“有解思维”,提高“效率意识”,以坐不住、慢不得、等不及的状态,决定的事项说了就办、办就办成,推动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落实、见底见效。要严格监督考核,以工作实绩说话,坚决兑现奖惩,注重事业为上、以事择人,把敢不敢扛事、愿不愿做事、能不能成事作为评判干部的重要标准,做到有为有位、无为让位。要提升统筹能力。就是提升统筹土地、劳动力、资本各方资源的能力,要学会运用资本、平台的力量来统筹发展、强化管理。同时,也要学会十个手指弹钢琴,乡村振兴、社会治理、民生保障等工作也要统筹兼顾好。(安徽省芜湖市南陵县许镇镇人民政府 吴宗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