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风采 资源 建设 产业 合作

立足优势 抢抓机遇 率先打赢种业振兴翻身仗

来源:中国网 编辑:清风 人气: 发布时间:2024-02-26 13:33:57
摘要: 抢抓国家种业产业布局机遇,充分发掘区位条件、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等比较优势,以推进建国种业小镇建设为牵动,聚力打造种业振兴示范样板,全面推进种业振兴。

佳木斯东风区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全力建设农业发展样板区,高质量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战略部署,抢抓国家种业产业布局机遇,充分发掘区位条件、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等比较优势,以推进建国种业小镇建设为牵动,聚力打造种业振兴示范样板,全面推进种业振兴。

图片:水稻原种基地

一、坚持顶层设计,注重系统谋划推进

把种业小镇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坚持上下联动、部门协同,努力形成齐抓共管、合力推进的工作局面。一是建立工作推进机制,强化运行保障。组建了以区委、区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双组长、相关部门骨干力量为成员的工作专班,做到专班负责、专人推进,压实工作责任,全面保障建国种业小镇建设质效。二是制定发展规划,突出引领发展。坚持规划先行,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编制了《建国种业小镇产业发展规划》《建国种业小镇国土空间规划》等各类规划,切实以高起点、高标准的规划,引领种业小镇高质量发展。三是确立“五四六”路径目标,落实整体把控。坚持以“五大理念”为引领,聚焦一个总体目标、注重两个协同并重、推进三大体制创新、建设四大种业载体、形成五大产业链;全面推进科技研发、产业园区、乡村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四大版块”建设和科技创新应用、生产能力提升、产业融合示范、监管能力提升、绿色发展示范、公共服务保障“六大工程”。

图片: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佳木斯水稻研究所

二、坚持科技引领,深挖研发创新潜力

把“种业为本,科研为先”的理念作为种业强镇建设的关键,在集中攻关、协同创新中下功夫,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一是突出高端“引智”,打造科技研发新高地。聚焦科研创新能力提升,推动中国水稻研究所与普田种业共建北方寒地水稻生物育种创新中心,聘请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温福等18位专家组建专家组,实现了高端科技人才汇聚。二是推进科企合作,实施协同攻关。推进黑龙江省水稻研究所、黑龙江省农垦水稻研究所、黑龙江省农科院佳木斯分院等省级农业科研院所与种业广泛开展产学研合作,促进种质资源、数据信息、人才技术交流共享,对“卡脖子”技术实施协同攻关。三是搭建展示平台,加速成果转化。打造新品种示范展示基地5个,组织召开新品种示范、展示、推介活动20余次,全方位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进程加快。2022年“龙粳”系列品种推广面积近2000万亩,领跑全省水稻生产。合农71号刷新东北大豆单产记录,提质、增产、增效效果显著,成果转化速度不断加快。

三、坚持龙头带动,构筑种业产业集群

围绕水稻科研育种、种子生产经营、品种推广等,着力打造一批优势龙头企业,逐步形成由领军企业、特色企业、专业化平台企业协同发展的种业振兴集群。一是引进优势种业企业,形成集聚效应。坚持招商引资、引智并举,相继引进富尔农艺、大北农集团金色北农种业等5家规模化种业,与域内种业开展广泛合作共建,现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品种191个,转化品种41个,逐步形成优质种业集聚效应。二是推进种业扶优行动,提升带动能力。全面梳理调优种业阵型,分类型拉出重点龙头企业名单,强化具体指导、重点支持,促进种业龙头企业与科研院所、金融机构、种业基地紧密对接。三是做强产业规模,增强竞争实力。打造京抚公路沿线水稻原种科技示范带,建成佳木斯北方寒地水稻种子研发交易园区,水稻种子年加工能力达到20万吨,仓储能力达30万吨,形成了“育繁推”一体化与“产加销”协同化紧密结合的产业体系。

图片:种业小镇普田种业研发中心

四、坚持机制创新,强化经营主体培育

把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关键举措,强化技能培训、要素支撑,为种业小镇建设提供基础保障。一是持续培优生产主体。开展示范社、示范家庭农场培优壮大行动,全区从事水稻制种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66家,家庭农场增加到20家,并有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和13家家庭农场被评为省级示范社、示范农场,为标准化、规模化开展良种繁育提供了基础保障。二是丰富合作形式。引导种子科研机构与合作社、农户广泛开展订单生产、承包经营等多种形式的合作,构建了“农科院+种子繁育基地(种业企业)+农民”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合作模式,推动涉农企业与农户供应合作更加稳固。三是优化技术服务。以“三区人才”“新品种展示”和“新技术示范”等科研项目为带动,针对水稻生产中可能出现的不良条件、不利因素,开展全方位技术指导服务,推动良种繁育能力和质量标准实现双提升,持续巩固现代种业发展优势。

下一步,佳木斯东风区将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持续加强与“国字号”研发机构、领军种业的对接合作,全力加快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要素聚集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的现代化种业强镇建设,为打赢打好民族种业振兴“翻身仗”作出更大贡献。(中国网 吴洪亮  通讯员 曲泽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