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自然风光秀美如画。(资料图片)
近日,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秦岭保护局召开工作会议。记者从会上了解到,长安区已建立秦岭管山智慧模式,山水项目修复建设稳步推进,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构建起“天空地人”一体化监测网
据了解,长安区已建立起“1+3+7”(1个区级指挥平台+3个片区调度平台+7个街道监控平台)三级联动指挥管理体系。在重点保护区前期架设223个高清全景摄像头的基础上,新增49个监控摄像头,50套安防警戒设备;新增无人机5部,有力推进了“人防、技防、物防”的紧密衔接。
随着网格员巡查和无人机互补式、交叉式常态化巡查的实施,长安区已实现对重点区域的“全天候、全时段、全方位”监测预警,构建起“天空地人”一体化监测网。
通过常态化开展对“非法穿越核心保护区行为”综合整治行动,长安区秦保局广泛宣传,不断提高公众对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意识、保护意识,有效减少人为因素对核心保护区自然环境的影响。近年来,候鸟和留鸟种类只数增多,兽类动物在浅山活动日益频繁,金钱豹、林麝、黑鹳、金雕等珍稀动物纷纷“定居”长安。
确保秦岭国家公园建设在保护和发展中推进
据了解,长安辖区的秦岭北麓主体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项目包括3大类6个子工程,涉及沿山及王曲街道75个自然村3339公顷,实施区域涵盖土地综合整治、湿地修复、河道堤岸修复、水土保持、林地提质增效、新增林地等任务,总投资3.488亿元。
2023年,长安区抓住有利季节,千方百计加快进度,完成生态修复2663.21公顷,河道修复43.84公里,累计完成投资26045.21万元。在全市山水项目绩效考核中,长安区位列第一。
全力配合秦岭国家公园建设,长安区积极开展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国家公园范围矢量数据调整,认真比对生态红线、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成果、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等有关规划数据,确保秦岭国家公园建设在保护和发展中推进。
推动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取得新成效
2024年,长安区秦岭保护局将坚持“1136”工作思路,推动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和林业工作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围绕“当好秦岭卫士,守护中央水塔”这一主线,紧扣“以秦岭高水平保护和林业高质量发展推动西部强区建设”这一奋斗目标,强化源头治理和日常监管,深度挖掘秦岭北麓人文价值,讲好秦岭生态故事。发挥“统筹协调、监督检查、考核考评”三项职责,督促各相关部门、沿山街办落实秦岭保护责任,对秦岭保护范围内的农村宅基地建设、农家乐民宿、地质灾害隐患点等重点行业、重点区域,每季度组织开展1次联合执法检查。
抓住“完善监管体系、搞好动态排查、提升监管平台、加快生态修复、守牢森林安全、探索转化路径”等六个重点,着力提高秦岭保护数字化智慧化水平,创新专业护山举措对现有的“1+3+7”智慧管控平台进行改造升级。
加快生态修复治理,完善古树名木动态监测系统,将古树名木保护的“长安模式”转变为“长安经验”;绘制野生动物分布图,动态分析数量、种群和栖息地生态环境变化,为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决策提供依据。(记者 高乐)
来源链接:https://epaper.xiancn.com/newxawb/pc/html/202403/01/content_1843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