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沃野,如巨龙饮海;三角雄州,似彩凤翥天。长三角以不到4%的国土面积,聚集了全国近16.7%的人口,更是创造了24%的GDP总量,正如诗歌所言,天之大、海之宽,如此而已。时至今日,长三角地区同气连枝、同声相应,一体化进程不断深入,推动着中国式现代化的巨轮踏浪而来。
一市三省,山水亘连,人文契合,利益相牵。长三角区位条件优越,自然禀赋独厚,经济基础雄厚,城镇体系完整,科教文化发达,现已成为全国发展基础最好、体制环境最优、整体竞争力最强的地区之一。习近平总书记从战略全局高度擎画了长三角一体化宏伟蓝图,为又好又快推进长三角一体化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那就是以长三角一体化加速我国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
融入长三角农业一体化格局,三河味道飘往远方
春暖花开,红润诱人的九联草莓遇春而旺,实现量质双红;初夏时节,晶莹剔透的湖光葡萄甜到心坎,剥开一颗满是甜蜜;秋意渐浓,龙安鱼塘的水面上“漂”着沉甸甸的稻穗,“一水两用、一塘多收”新模式带来新丰收;冬寒料峭,依然抵挡不住西湖村民收获毛蟹的热情,青壳白肚的大螃蟹堆满了网兜……。三河镇过去“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特色优质农产品们,已经前赴后继的奔向更遥远、更广阔的市场了,三河味道已飘香长三角乃至全国。这得益于长三角“农业区域一体化”的加速形成。
(任倪综合农事服务中心)
(浮床水稻)
三河镇积极融入长三角农业一体化进程,立足资源禀赋,坚持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构建“大农业”格局。建成6个现代农业园,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规模达1.5万亩。着力打造“一区两带”特色农业,再生稻种植连续两年登上央视新闻联播;建成4个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实现育、栽、管、收、烘等农业生产全流程服务,有效提升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力;建立1个百亩水稻减肥增效示范片、1个水稻病虫绿色防控千亩示范片,规范做好配方肥推广应用;建成1个数字农业工厂和数字农业应用场景,在册农机专业合作社12家,专职开展土地旋耕、联合收获、无人机飞防等业务,推动农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招引长三角优质企业入驻,打造“小而美”泛食品产业园
“年产汉堡2.5万吨、冷链食品5万吨,建成后将服务半径将辐射安徽及周边地区”华莱士(安徽)食品生产与冷链配送中心项目负责人说,除了中国本土西式快餐“第一品牌”华莱士,近年来,三河镇还招引服务了一大批像莱牧乳业、联海智能、绍祥建设、五星果品、今统食品等优质泛食品类企业入驻,再看已扎根三河、枝繁叶茂的全国口杯龙头企业富光公司,三河镇的泛食品产业集聚效应进一步凸显。
(华莱士项目效果图)
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主持召开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时指出,要带头落实鼓励、支持、引导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政策举措,进一步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推动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
听在心里、干在实处,三河镇着力招大引强,突出项目带动,不断延链补链强链,打造泛食品产业新业态。仅2023年就招引重点项目6个,协议总投资24亿元,招引成效卓著。招的进还得留下来、发展好。入驻三河各个项目的负责人都对三河的地理位置、营商环境、服务水平赞不绝口。三河镇新增园区平台近千亩,全面提升园区配套道路、景观亮化等配套设施,同时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服务水平,最大限度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承接长三角外溢旅游资源,打造古镇游新IP
碧水轻舟、翛然飘逸,船头的船娘身着古装带领游客徜徉在古镇碧水之间,放眼望去,烟波浩渺、楼阁隐现,三县桥、望月阁、仙归桥、鹊渚廊桥尽收眼底,美不胜收。
(游船在护城河上航行)
这是夜游品牌“三河明月夜”的实景,也是三河镇构建全域旅游大格局的一个缩影。三河镇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大势,对标对表长三角知名旅游古镇,强化旅游立镇、文化铸魂、不断在创意、环境、服务、配套等方面下真功夫、实功夫、巧功夫。全力推进全域旅游项目建设,对三河镇全域旅游的发展进行科学规划,打造精品旅游线路,联动木兰社区徽山月,打造三河民宿集群。将农业采摘、科普宣教、乡间美食、原生食材、精品民宿融合,搭建村级旅游平台,突出“湖畔田园”村居特色,争创和美乡村共同富裕典范镇。成立肥西县首家乡村旅游联盟,打造省级科普宣教基地,筹备古镇大型文化系列活动,积极开展省级水文化节(赛龙舟)、美食文化节等,扩大三河古镇景区影响力,培育五星级农家乐,产生“一业兴、百业旺”的乘数效应,抢占旅游发展新赛道,2023年,三河镇共接待游客311万人次,游客接待量和口碑美誉度进一步提档升级。
潮起长三角,必当扬远帆,破巨浪!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深刻把握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大会的重要讲话精神,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加强区域携手、协同发力,坚持稳中求进、脚踏实地,为三河镇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三河镇人民政府 刘舒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