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风采 资源 建设 产业 合作

江苏发布2024年全省生态环境专项执法行动计划

来源:中国网 编辑:清风 人气: 发布时间:2024-04-19 17:20:01
摘要: 江苏省生态环境厅召开新闻发布会,对近日印发的《2024年全省生态环境专项执法行动计划》进行解读。

生态环境执法工作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性工作,是实现高水平保护的有力武器。4月15日下午,江苏省生态环境厅召开新闻发布会,对近日印发的《2024年全省生态环境专项执法行动计划》(下称“行动计划”)进行解读。

ed8e15bb18dc703ab6c04cd2a1d9ba5.jpg

江苏省生态厅新闻发布会现场

部署六大专项行动,凸显三大特点

行动计划是对全年执法行动的统筹安排,对严厉打击突出违法问题,全力保障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切实增加执法工作的主动性和有效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今年行动计划以美丽中国建设为引领,围绕六大专项行动展开,即守护蓝天专项执法行动、守护碧水专项执法行动、守护净土和绿盾专项执法行动、严厉打击生态环境数据弄虚作假专项执法行动、严厉打击固危废非法处置专项执法行动、全省生态环境保护普法守法行动。

“行动计划具有覆盖面广、重点突出、服务靠前等三个显著特点。”省生态环境厅二级巡视员、执法监督局局长崔恒武概括,“行动计划涵盖水、气、固废、土壤、生态等多个方面,结合重点工作要求,进行了针对性、精准性的任务安排,并且要求落实正面清单管理,实施轻微免罚,帮助企业强化法治意识,促进企业合法合规经营。”

在六大专项行动中,助力全省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依旧是重点工作。此外,行动也特别提出,要在打击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造假违法行为以及固危废环境违法犯罪方面继续保持高压态势,形成强大震慑力,遏制环境污染犯罪频发势头。

“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弄虚作假等违法违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市场秩序,干扰了部门监管,带来了环境隐患,损害了政府公信。”省生态环境厅执法监督局副局长黄忠泉介绍,今年将再查办一批环评、验收、检测检验机构等弄虚作假典型案件,对弄虚作假情节严重、影响恶劣的,实施联合惩戒、公开曝光、撤销资质等措施。针对固废污染环境违法犯罪行为,省生态环境厅则将加强部门合作联动,查大案办大案,按照“全环节、全要素、全链条”的要求,坚持头尾中间一起查、上中下游一起打,追根溯源、循线深挖、重拳出击。

深化非现场执法,做到“无感式监管”

2023年9月18日,扬州市江都生态环境局开展自动监控专项检查。自动监控大数据平台上的一组数据引起了执法人员的注意。重点排污单位某再生资源有限公司回转窑烟气浓度异常偏低且前期数据波动幅度异常。随即,扬州市江都生态环境局立刻派人进行现场核查,发现该企业运维人员张某多次修改基准含氧量,经测算后证实,修改期间烟气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均存在超标。目前公安部门已立案侦查。

不前往现场,远程利用大数据平台发掘问题线索并进行分析研判,这就是非现场执法。本次行动计划中,明确要求深化非现场执法,提升生态环境执法监管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非现场执法能够进一步提升执法效能,精准辨识违法线索,减少对企业的干扰,也减少工作人员前往现场频次,做到‘无感式监管’。”崔恒武说。

近年来,全省通过推进非现场执法监管,有效提升了执法效能,培养一批懂数据、善分析、能办案的非现场执法能手。“我们还在生态环境智慧监管平台上专门设立非现场执法模块,要求所有执法活动首先要开展平台数据分析,力争精准发现问题。”省生态环境厅执法监督局副局长栾小军介绍,目前全省已探索出非现场提醒、非现场甄别、非现场检查、非现场处罚、非现场稽查和非现场巡查等非现场应用场景,并创建了江苏生态环境非现场执法“七步法”操作流程,实施全流程闭环管理。

2月4日,省生态环境厅印发《关于推进生态环境非现场执法的实施意见(试行)》,提出16条具体举措,明确到2025年底,全省非现场执法体系基本建成,全面确定以非现场执法为主的执法模式。

栾小军表示,下一步,将加快执法数字化转型,提升数据生产力、提升证据证明力、提升队伍战斗力,形成江苏生态环境执法数字赋能新质战斗力,真正做到“有案必查、无事不扰”。

跨部门跨区域,严厉打击突出违法问题

行政区交界地区的环境污染情况复杂,涉及面广,一直是环境监管执法的难点。本次行动计划提出,要优化执法方式,采取部门联动、异地互查、重点攻坚、集中整治等举措。

以水生态环境执法为例,去年江苏省与安徽省生态环境部门首次在两省交界地区部署开展省级打击跨界违法排放水污染物行为专项行动,对蚌埠市五河县、宿迁市泗洪县部分饮用水水源地、工业企业开展了现场联合检查,创下苏皖生态环境联合执法多个先例。

省生态环境厅执法监督局副局长陶得奖表示,今年,为进一步深化跨区域跨流域生态环境执法联动工作机制,省生态环境厅计划联合山东、安徽两省各开展一次省级跨界河湖共保联治执法,继续加强长三角示范区执法一体化工作,不断强化跨区域流域环境联合执法检查力度,保障区域水环境安全。

自然保护地是生态建设的核心载体、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美丽中国的重要象征。然而自然保护地执法涉及部门多,更需要建立起统一的执法机制,形成合力。2023年,省生态环境厅联合自然资源、交通运输、水利、林业、海警等多部门,建立起信息共享、案件移交、联合执法机制,查处整改了一批环境问题。

栾小军介绍,今年全省将根据职能分工,继续牵头或联合相关部门调查处理多种违法行为,如在自然保护地内进行非法开矿、修路、筑坝、建设造成生态破坏;在湿地内排放不符合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及其他污染湿地的废水、污水,倾倒、堆放、丢弃、遗撒固体废物等,坚决守牢生态安全底线。(孙成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