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溪县窑下村:千年古村成为“研学”旅游打卡热地,点燃集体经济发展引擎
近年来,江西省萍乡市芦溪县窑下村充分挖掘地方特色资源,以青少年研学产业点燃农村经济发展引擎,将研学教育实践与陶瓷文化、绿色文化、农耕文化有机结合,探索“研学+”发展新模式,村集体经济收入成功突破60万元,同比增长87%,走出一条乡村振兴可持续发展之路。
紧抓机遇,建设乡村促发展
窑下村抓住被评定为“省十四五乡村振兴重点村”的发展机会,积极申报项目资金,提质改造村主要道路、房屋建设,新建游步道、游客接待中心、素拓中心、停车场等配套设施,建成古窑文化研学基地,成功申报为萍乡市中小学实践教育基地。同时,该村积极引进百事通国际旅游有限公司,在基地使用、师资培养、生源对接等方面深度合作,吸引湘赣边界、萍乡市内外研学旅游团队来窑下村研学,持续擦亮“千年古窑文化”金字招牌。2023年,窑下村累计接待研学学生万余人次,直接带动村集体经济收入36.8万元。
用活资源,趣味课堂引流量
整合提质村域内特色游步道、休闲戏水平台、古窑展示馆、窑下码头等资源,以弘扬“窑下陶源灵韵千年”文化为核心,突出文化传承和劳动实践原则,打造拉胚体验、注浆盲盒、探访千年古村、农耕文化体验、古窑寻宝等多款研学精品课程,深受教育机构和中小学生欢迎。2024年,基地创造性开发“漆扇画窑下”“捏泥塑”等课程,预计今年研学基地将迎来两万次研学学生,通过每名学生抽成30元形式进一步壮大集体经济。
建立机制,带动群众齐参与
强村要富农民“口袋”。为让窑下村村民共享研学产业红利,窑下村成立吉窑建设有限公司,与第三方旅游公司签订合同工,构建“村集体+旅行社+农户”利益联接模式。由村集体负责研学基地建设、后勤保障等;旅行社负责师资力量培养、研学课程研发和研学基地推广;农户则将闲置房屋、菜地改造成学生住宿、农事体验空间,并接受村集体统一管理。村集体公司制定《研学标准》,对有意愿参与到研学的村民由公司进行培训和打分,综合得分不低于80分根据评分高低安排研学团队。如今,窑下村已有36位村民做为研学执行人员在培养,12家高标准农家民宿,累计接待学生3万余人次,带动群众增收100万余元。(江西省芦溪县南坑镇 陈玉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