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梭”不在,一路向绿 SEE基金会2024“一亿棵梭梭”春种进行时
5月9日,一年一度的“一亿棵梭梭”春种活动正式拉开帷幕,40位来自捐赠企业、媒体及公众代表汇聚乌海,目标指向阿拉善SEE乌兰布和生态教育示范基地。
阿拉善SEE乌兰布和生态教育示范基地,是为减少阿拉善盟境内乌兰布和沙漠及生态退化对黄河的影响、加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在乌兰布和沙漠沿黄河区域重点打造的以生态治理为核心,集科研、公众环境宣教为一体,基地占地6500亩,于2021年开工建设。2021年5月2日,“一亿棵梭梭”春种活动志愿者为乌兰布和生态教育示范基地种下了第一棵树。截至2024年4月,基地累计投入资金约2616万元,以“工程固沙+生物固沙”结合的治理模式,铺设草方格沙障4035亩。
SEE基金会秘书长杨彪对全体志愿者的到来表示了欢迎,同时对“一亿棵梭梭”项目过去十年的成绩进行了回顾,据介绍“2014-2023年,一亿棵梭梭项目在阿拉善关键生态区域累计种植8094万棵(114533公顷)以梭梭为代表的沙生植物。”杨彪表示,项目将在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与牧民生计并重的基础上,多方位提升荒漠化地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搭建全民参与荒漠化防治和土地退化零增长目标的社会化平台。
谈及乌兰布和生态教育示范基地,SEE基金会荒漠化防治项目总监孙静介绍:“SEE基金会于2021年启动建设乌兰布和生态教育示范基地,占地面积6500亩,截至目前,已开展了几十场环境教育相关活动,种植了近45万穴的各类沙生植物,治理面积达4500亩。”
志愿者前往原始梭梭林地区,进行实地探访。在项目工作人员的指引下,进行荒漠植物、动物观察体验,近距离了解原生梭梭林生态系统与物种多样性。“第一次知道原来荒漠地区还有这么多野生动植物存在,”一位志愿者向工作人员反馈自己的观察记录,现场先后观察了梭梭、白刺、骆驼、沙蜥、甲虫等野生动植物。
志愿者体验制作草方格工作
志愿者种下梭梭幼苗
志愿者在SEE基金会荒漠化防治项目组工作人员的引导下,经过系统培训,在阿拉善SEE乌兰布和生态教育示范基地实地体验制作草方格等工作,并正式种下了属于自己的梭梭和花棒。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沙漠林业实验中心副主任张景波介绍荒漠化防治工作的要点,以及“磴口模式”的由来和发展
与以往不同,本次春种活动特别增加了前往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沙漠林业实验中心(沙林中心)的行程,全体志愿者在沙林中心副主任张景波及其同事的带领下,系统参观学习了目前最前沿的荒漠化治理技术,了解各类科学科研设备,并实地探访了光伏治沙基地。张景波为全体志愿者介绍了荒漠化防治工作的要点,以及“磴口模式”的由来和发展,并为志愿者解答了为什么选择梭梭树等问题。
“一亿棵梭梭”项目于2014年启动,计划用十年时间在阿拉善关键生态区种植一亿棵以梭梭为代表的沙生植物,恢复200万亩荒漠植被,并借助梭梭的衍生经济价值提升当地农牧民的生活水平。截至2023年,已累计种植8093.87万棵沙生植物。依托十年项目经验,自2024年起,项目将拓展至内蒙古及西北五省(自治区)重点沙化区,再种植一亿棵以梭梭为代表的沙生植物,以生态恢复促产业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的可持续发展,让荒漠不再蔓延。(中国网 刘景 王心怡 何爱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