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焕然一新的江西省吉安市万安县弹前乡,道路两旁是一片片葡萄种植园、一排排果蔬大棚、一座座帮扶车间……“去年充分发挥土壤含硒的优势,流转村民35亩土地种植葡萄,带动乡贤入股产业基地,村集体收入达40余万元。”该县弹前乡新桥村党总支书记卢先来介绍。
近年来,该县弹前乡坚持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结合土壤富硒优势,通过做大一批乡村产业项目群、提升一批集体经济示范点、统筹一批三方得利模式链、织密一批收益兜底体系网“四个一”发展路径,有效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截至5月份,该镇5个行政村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性总收入达86.5万元,平均达17.2万元,最高达18.9万元。
做大一批乡村产业“项目群”。村党支部把产业发展作为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重要抓手,外出考察学习6次,对“发展什么产业、怎么发展产业”,不盲目跟风、不照搬照抄,突出主导产业、富硒优势,推进“一村一策”,做到因地制宜、注重效益,做足土特产文章。目前各村均发展规模大小不一的产业基地,如大岩村新建白莲基地380余亩,上洛村新建石菖蒲基地80余亩,新桥村流转土地100余亩种植果蔬,阳坑村新建竹荪菇基地30余亩,预计年底可增加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收入16万元。
提升一批集体经济“示范点”。村集体以基础设施折资入股等方式参与基地建设,企业以专业化管理、品牌化营销为依托,带动农户通过土地入股、参与务工,联动发展特色产业,吸纳乡贤返乡创业,推动产业由独家独户迈向规模化发展,着力打造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在50万元以上的示范点2个。如新桥村在原有100余亩大棚果蔬基地、露天果蔬基地400余亩及其他传统产业的基础上,通过引进在外能人,扩建富硒果蔬基地、经营陆基养鱼基地等,有力确保年底村级集体经济突破50万元。
统筹一批三方得利“模式链”。突出支部引领服务得利、市场主体增效盈利、群众参与多元获利,学习借鉴13个全省联农带农促增收典型案例,围绕“联得紧、带得稳、收益久”要求,建成“三方得利”产业基地3个,推动农户由流转土地得微利向流转土地得租金、就业务工得薪金、入股分红得股金、自主经营得现金、产业奖补得奖金转变。如阳坑村依托合作社搭建35亩果蔬大棚基地,村企按比例分红,村集体年增收10万余元,带动50户农户获得土地租金和劳务收入,户均增收1.5万余元。
织密一批收益兜底“体系网”。依托原有温氏肉鸭养殖基地,通过选好基地管理人员,定期清栏、定期进栏、定期出栏,每年出栏达30余万只,5个行政村有望村级集体经济收益年均都增加18万元以上。同时,在做好原有村级光伏电站运营管理工作基础上,充分利用闲置土地、闲置产业基地等,通过引进企业或本地致富带头人,对闲置资产进行盘活利用。如旺坑村把几年前的黄栀子基地170余亩,通过租赁的方式转租第三方,村级集体收取租金,每年可为村级集体经济增加经营性收入2万元。
(江西省吉安市万安县弹前乡人民政府 罗雨连 陈通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