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风采 资源 建设 产业 合作

山东东平新湖镇:文化振兴为乡村振兴“凝心铸魂”

来源:中国网 编辑:乔乔 人气: 发布时间:2024-05-23 13:18:33
摘要: 文化振兴为乡村振兴“凝心铸魂”。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乡村振兴,离不开文化振兴。今年以来,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新湖镇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文化建设为抓手,不断推进乡村文化振兴,持续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花样宣讲走“新”更走“心”

今年以来,新湖镇积极打造群众身边的“学习站点”,通过“微宣讲、“板凳会”、“交流会”等形式,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推动党的理论在基层落地生根,持续提升理论宣讲服务能力,让党的理论直达“基层末梢”,深入人心、家喻户晓。

“乡亲们,大家好,今天的理论宣讲由我来为大家讲。大家都知道,现在我们都在倡树美德健康方式,也就是说……”在新湖镇侯河村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村支部书记宫传国化身宣讲员,分享身边故事、美德新风,与群众打开了话匣子,谈过去、论今朝,畅谈身边日新月异的变化,群众们听后,纷纷表示,要重视家庭教育、传承优良家风,争做美德健康新生活方式的带头人。

与此同时,唐营村通过“板凳会”宣讲,村民们围坐在一起,讲政策、谈想法、话家常、聊发展。志愿者用真挚易懂的语言把党的好政策向大家讲清楚、讲透彻,让大家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感悟国家的发展变化。“今天,我们一起阅读关于‘为铭记,为前行’的篇章内容,读完后与大家交流心得体会。”唐营村理论宣讲室里,在宣讲员的带领下,村民们一起开展阅读交流会。

文化振兴“一路书香”

走进冯洼村农家书屋,只见图书管理员和志愿者正在核对群众借书情况。书架上,整齐地摆放着种植养殖类、科普生活类、家庭教育类、法律法规类、健康保健类等一本本适合农民“口味”的各类书籍。“农闲时乡亲们相约来这里翻看书刊,三五成群齐聚书屋‘淘宝’充电,有的群众也借书拿回家去看,群众亲切地称这里是‘文化粮仓’。”冯洼村文化管理员冯永生笑着说。

赠书共建,惠泽千秋。为了充实“文化粮仓”,新湖镇积极组织机关干部开展捐书活动,书目涵盖乡村振兴、党史教育、农业科技、历史文化、青少年课外阅读等各个方面。“送书到村”是新湖镇为乡村振兴发起的一项重要活动,是全镇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生动缩影。以书为媒,不仅是物质上的捐赠,更是精神的传递和智慧的分享。通过送政策、送技术、送知识,全方位地帮助村民开阔视野,提升村民文化素养,激发了人们对读书、求知、创新的热情,使文化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动力。

“老”村庄焕发“新”活力

清晨,作为“水美七神堂”的领读团成员,七神堂村支部书记高波已经准备好领读内容了,群众围坐在七神堂村文化广场中,开始认真边看边听。活动最后,志愿者还给大家发了近期报纸,让村民及时了解时事新闻、生活趣事和健康知识。年过七旬的王大爷高兴地说:“这个文化广场修的太好了,村里经常在这里举办文化活动,让我们这些不会玩智能手机的老人也能第一时间了解外边的新鲜事儿。”

今年以来,七神堂村依托水美乡村建设项目,结合当地人文景观及旅游特色,各种景观打造和娱乐设施正在加紧配套,切实通过“水利+旅游”赋能乡村振兴。“我们通过水美乡村项目建设,能够有效促进全镇水资源综合治理和可持续利用,夯实农业现代化水利基础,也充分发挥创新水美乡村建设模式,推动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项目建设同乡村治理、文化振兴、生态旅游融合,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打下坚实基础。”七神堂村支部书记高波说。

从“送文化”到“种文化”,从理论宣讲到文化广场,一项项文化惠民行动,一场场理论“饕餮盛宴”既提升了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也极大丰富了农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有效提振了村民精气神、孕育了社会好风尚,进一步为乡村振兴赋能、铸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