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风采 资源 建设 产业 合作

陕西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 凸显自然和文化独特价值

来源:中国网 编辑:乔乔 人气: 发布时间:2024-05-24 13:12:29
摘要: 陕西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 凸显自然和文化独特价值。

5月23日上午10时,陕西省自然资源厅党组书记、厅长刘天雄,出席陕西省委宣传部(省政府新闻办)举办的新闻发布会,向全社会介绍《陕西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编制过程、主要内容、主要特点等。陕西省自然资源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冯涛,陕西省自然资源厅二级巡视员、国土空间规划局局长唐亚平,陕西省自然资源厅办公室主任李学斌等参加发布活动并回答记者提问。解读《陕西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解答如何构建以“三区三线”为基础的国土空间格局、如何保护利用陕西丰厚的自然和文化资源、如何保障《规划》实施等问题。

解读《陕西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新闻发布会现场

刘天雄介绍,《陕西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是陕西省第一部“多规合一”的省级国土空间规划,是陕西省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是陕西省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重要实践成果。2024年1月31日,《规划》获国务院正式批复。

科学划定“三区三线”,全面优化开发保护格局

刘天雄表示,《规划》内容主要包括6个方面,其中,明确了坚持底线思维、安全发展,节约集约、高效发展,统筹协调、融合发展,创新驱动、绿色发展,以人为本、品质发展的规划编制基本原则;明确了国家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引领西北地区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国家(西部)科学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国家综合能源基地、中华文明和中国革命精神标识地的战略定位。

到2035年,全省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全面优化,农业空间特色现代、多彩多姿,生态空间山清水秀、安全稳固,城镇空间魅力和谐、宜居宜业,文化空间特色鲜明、绚丽璀璨,基础设施安全顺畅、智慧共享,基本实现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同时,《规划》立足资源本底,统筹国土资源开发和保护,科学划定“三区三线”,细化主体功能分区,提出了构建“一群两屏三轴四区五带”的陕西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总体格局。一群:即关中平原城市群。两屏:即秦巴山地生态屏障和黄土高原生态屏障。三轴:即包茂高速沿线发展轴、陕北长城沿线发展轴、陕南十天高速和汉江沿线发展轴。四区:即陕北长城沿线旱作区、黄土高原旱作区、关中灌区和汉江河谷盆地四大粮食生产功能区。五带:即陕北能源化工产业带、黄土高原果畜产业带、关中现代农业产业带、陇海铁路沿线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陕南绿色循环产业带。

强化空间分类管控,优化城镇发展格局

《规划》中提到,严格保护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优化特色现代农业产业和农村居民点布局,提高乡村基础设施完善度、公共服务便利度、人居环境舒适度,构建“四区三带多园多点”的农业空间格局,进一步稳定粮食生产面积。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筑牢秦巴山地和陕北黄土高原生态屏障,推进关中平原生态安全带建设,完善河流绿色生态廊道,构建“两屏一带多廊”的生态安全格局,增强重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

同时《规划》中提到,以推动城镇化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转变城市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打造宜居宜业的城镇空间为目标,构建“一群一圈四极六城多镇”的城镇发展格局,引导人口和产业向城镇集聚,促进城镇空间有序开发、高效利用。守护黄帝陵、兵马俑、延安宝塔、秦岭、华山等中华文明、中国革命、中华地理精神标识和自然标识,构建“一河一脉、三区四带、两核七片、多点多线”的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总体格局,保护和利用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凸显陕西历史文化独特价值。

设“文化空间”专章,凸显陕西自然和文化独特价值

《规划》具有5个特点:落实中央精神和国家战略、筑牢安全发展的空间基础、突出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彰显三秦厚重文化特色、提升治理效能和水平。《规划》的亮点和特色:文化空间专章,以维护和彰显中华文明、中国革命和中国地理等三大标识为核心,遵循陕西历史文化脉络和基本地理格局,提出构建“一河一脉、三区四带、两核七片、多点多线”的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总体格局。

陕西省自然资源厅二级巡视员、国土空间规划局局长唐亚平表示,加强黄河流域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构建秦岭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凸显黄河作为中华文明起源和秦岭作为中华民族祖脉的重要自然文化价值;融合地理环境和历史延承,保护和传承关中、陕北、陕南三大文化区以及渭河文化带、长城文化带、红色文化带和汉丹江文化带。

以古都西安历史文化遗产密集区和以革命圣地延安红色文化遗产密集区为核心,建设具有文化共识和影响力的文化核心圈,同时打造宝鸡、渭南、铜川、榆林、汉中、安康、商洛等地域文化特色鲜明的七个文化集中展示片区;构建丝绸之路、秦直道、秦蜀古道、秦楚古道、延州道等线性文化廊道等。

与传统规划相比,此次规划按照“统一底图、统一标准、统一规划、统一平台”的要求,建立了全省横向联动、纵向贯通、统一共享的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和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系统,实现数、线、图一致和规划编制审批实施监督全生命周期管理,不断提升空间治理的一致性、高效率、可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