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科技创新引领,提升县域产业链发展水平,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有力支撑。这是江西瑞昌市在深入推进“制造业攻坚行动”的重要着力点。
初夏午后,在瑞昌中建材光电材料有限公司一个上千平米的生产车间里,看不到多少工作人员,只见生产传送皮带不停运转,一块块碲化镉发电玻璃下线,智能机器人用吸盘将发电玻璃转运至码垛,生产过程全面实现自动化、智能化,生产效益大幅提升。
瑞昌中建材光电材料有限公司生产车间自动化、智能化生产作业
“今年年初,我们生产的碲化镉发电玻璃的转化效率首次在内部测试突破18%,这也是目前国内转化效率最高的碲化镉发电玻璃,很多订单甲方就是看中这点。”公司总经理蒋猛自豪地说。
“含新量”成就“含金量”。作为一家专注于新一代绿色可发电建筑材料自主品牌产品生产的企业,公司始终聚力技术研发,以新兴技术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拥有全球首条工业4.0标准BIPV(光伏建筑一体化)示范生产线,填补了国际BIPV弱光发电玻璃技术空白。今年以来,公司在研发上再发力,产品光电转化效率再创新高,吸引订单纷至沓来,预计全年收入有望达到2.4亿元。
走进位于江西瑞昌经开区的昕诺飞·凯耀照明产业园生产车间,工人们在各自岗位上忙碌不停。在这里,每天有100万只球泡下线,发往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
江西凯耀照明有限公司的工人们在流水线上进行生产
昕诺飞·凯耀照明产业园项目总投资28亿元,占地面积500亩,是瑞昌市LED产业链龙头企业之一。作为内陆县城,瑞昌市资源禀赋有限,为在产业发展上谋新局、培育新动能,2018年,瑞昌市提出抢抓沿海地区LED产业向内陆转移机遇,坚定不移发展以LED为代表的电子信息产业。
随着昕诺飞·凯耀照明、中国建材、康佳集团、金莱特等一批知名企业的落户,产业链上游和下游相关企业争相在瑞昌投资建厂。截至2023年底,瑞昌市已累计签约引进相关企业260余家,在LED产业链的8大组成部分70个子项目中,瑞昌已经拥有65个,产业链完整度达到93%,产业集群为培育新质生产力厚植沃土。
3月30日,第十九届全国核结构大会在瑞昌市召开,这是该大会首次在县级城市举办,发展核物理领域新质生产力的号角又一次在该市吹响。
瑞昌核物理应用研究院是瑞昌市人民政府与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联合共建的产学研一体化创新平台,是中核集团第一所“院地共建研究院”。
瑞昌核物理应用研究院食品辐照中心正在运转
自2018年建成以来,瑞昌核物理应用研究院加快打造中子活化测量、高压加速器、核孔膜应用研发、食品辐照等四大中心,如今已发展成为具有地区影响力的核科研生产平台,先后成功获批江西省新型研发机构、江西省引进共建高端研发机构,众多知名公司企业主动来该院洽谈,目前特种材料和氘代新材料产业园项目正在推进中,“核科技”已然成为推动瑞昌高质量发展的“核引擎”。
“围绕核物理的应用研发、成果转化、企业孵化等,深入交流、促进合作,把先进的技术引到瑞昌,将优质的人才聚到瑞昌,让强链的项目落到瑞昌。”瑞昌市政府领导表示,围绕核物理事业发展,政府将持续大力推动,积极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让核物理事业成为瑞昌一张亮丽的名片。
发展新质生产力,最终要通过一个个项目来推进。瑞昌市以“制造业攻坚行动”为总牵引,以高质量的项目建设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目前已正式签约工业项目34个,签约资金185.92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共20个。随着项目渐次建成,瑞昌新质生产力的规模和水平将持续攀升。(王子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