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风采 资源 建设 产业 合作

从《赣江梦》看“环境音乐”活化“江西形象”

来源:中国网 编辑:乔乔 人气: 发布时间:2024-07-22 13:44:37
摘要: 从《赣江梦》看“环境音乐”活化“江西形象”。

2024年7月18日,由江西省委宣传部支持、江西省文联立项、南昌航空大学张建国和梅露作词、郝蔚作曲、叶耀编曲、张颖原唱的艺术歌曲《赣江梦》(附作品谱例)经“中新网”首发后,引发了学界对“环境音乐”活化“江西形象”的热议,淡化了“环江西”“阿卡林省”对“江西形象”的冲击。

(一)“江西形象”研究基础与活化趋势

树立良好的“江西形象”,是展现江西现代建设成就的需要,也是江西现实发展的需要。“江西形象”研究成果颇丰,呈现色彩美、静态美、多维美的特征。

就“江西形象”研究色彩美而言。现有研究多聚焦红色革命江西、绿色生态江西、橙色果蔬江西、白色瓷都江西、古色文化江西、特色客家江西。其中,赵勤借“六色”应用原则,推出“井冈红旗、三清映月”雕塑和“南昌、瓷都、橙乡”及“客家文化城、鄱阳湖候鸟公园、赣州印象”标识,塑造江西形象,颇具代表性。

就“江西形象”研究静态美而言。现有研究多聚焦陶瓷艺术、夏布物语、明清图绘、红色故事、鄱湖湿地、庐山风景、滕王阁序、宋明理学、江西书院等颇具代表性。其中,陈丽萍从“绿色崛起”定位江西形象颇具时代感。

就“江西形象”研究多维美而言。现有研究多聚焦南昌军旅江西形象、井冈山革命江西印象、鄱阳湖湿地江西镜像、赣州客家江西意象、庐山地质江西景象,等等,都在以多样化的形式出现。其中,高学斌用“江西形象”“南昌声音”讲好“中国故事”的构想,引发人们对“江西形象”战略传播的多机位认同。

综上研究,尚未发现把江西各地代表性的民歌童谣、戏剧戏曲、曲艺方言等动态艺术主题,以及古色文化、绿色文化、红色文化音乐动机,借助“网络音乐”平台、“环境音乐”手段、“中国形象”属性,进行全景式、植入性、智能化联动创作与传播,用以活化可信、可亲、可敬的“江西形象”。

(二)“环境音乐”活化“江西形象”与《赣江梦》创作实践

如何借助“环境音乐”活化“江西形象”,是《赣江梦》创作和传播的逻辑起点。“环境音乐”是环境和音乐的符合词,主要关注环境中的音乐效应、音乐下的环境效能,兼有前景音乐和背景音乐、种植音乐与装置音乐、氛围音乐与功能音乐等不同称谓,属于应用音乐学范畴。

《赣江梦》浅描了可亲、可信、可敬的“江西形象”。江西因青山绿水、湿地候鸟而可亲,因航空产业、杂交水稻而可信,因八一起义、苏区缘起而可敬。尽管“江西形象”现有研究成果颇丰,并呈现色彩多、静态多、机位多“三多”现象,但仍需新传播元素介入。而“环境音乐”特有的氛围感、仪式感、流动感,冲击力、吸引力、感染力,有利于活化“江西形象”。

《赣江梦》代言了先人、先辈、先烈的“江西梦想”。作品借助旧中国“建国梦”和新时代“中国梦”的美学对接,感叹“爱我江西好地方”,团队勾画了“江西形象”三部曲创作愿景,意在动态优化、活化、兴化“江西形象”。

第一部《起承转合篇》——“环境音乐”优化“江西形象”:古色文人音乐(起:古色文化形象)——白色产业音乐(承:白色陶瓷形象)——红色革命音乐(转:红色革命形象)——绿色生态音乐(合:绿色崛起形象)。

第二部《百花齐放篇》——“环境音乐”活化“江西形象”:传统江西形象(生产空间音乐:农业、林业、渔业、畜牧业、养殖业生产)——当代江西形象(生活空间音乐: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社会生活)——未来江西形象(生态空间音乐:陆路、山路、水路、天路、网路生态)。

第三部《百家争鸣篇》——“环境音乐”兴化“江西形象”。质朴江西形象(民乐:曾志、袁隆平、江满凤等)、崇高江西形象(交响乐:方志敏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浪漫江西形象(电声乐:王阳明、姜夔、喻宜萱等)。

(三)《赣江梦》活化“江西形象”复调效应与传播展望

原创作品《赣江梦》从先烈的视野,穿越的叙事,环视江西红色历史与绿色现实,徜徉于古老的滕王阁、遗梦的临川记、滴血的杜鹃花、山响的黄洋界,以及朗朗的书院、汩汩的赣江、白白的瓷土、浓浓的红壤,由衷发出了江西人“爱我江西好地方”的共同心声。

《赣江梦》创作团队中三位女性的视野(环境艺术设计的梅露、年轻作曲家郝蔚、双博士花腔女高音张颖),不但增加了作品内在的柔美感和辨识度,而且也体现了江西人、江西景、江西事的侠骨柔情、多姿多彩与历史风味,活态呈现出可亲、可信、可敬的“江西形象”。

不难想象,经过“环境音乐”活化的“江西形象”,将动态呈现江西“三貌”。其一,追忆历史原貌:选用江西地方戏曲、戏剧、民歌、曲艺形态,侧重音乐原汁原味,借助音乐动机独奏,确定“江西形象”历史主调;其二,重组现实面貌:活用独唱、重唱、合唱、表演唱等形式,注重音乐有滋有味,借助变奏,确定“江西形象”现实复调;其三,勾画未来样貌:妙用弹拨乐、打击乐、鼓吹乐、管弦乐等手段,偏重音乐山珍海味,借助音乐动机变奏,确定“江西形象”未来变调。

作者与项目介绍:张建国,抒情戏剧性男高音,本科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南昌航空大学航空服务与音乐学院教授、硕导,学术委员会主任,江西省委智库专家、江西省文化领军人才,中国声乐家协会主席团成员。本文是张建国主持江西省宣传思想文化领域高层次人才专题项目《“环境音乐”活化“江西形象”创作研究》(编号:14);教育部2020人文社科一般项目《“环境音乐”文化使命研究》(课题编号20YJA760100)阶段性成果。

(南昌航空大学航空服务与音乐学院 张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