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风采 资源 建设 产业 合作

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科技创新“变量”成为发展“增量”

来源:中国网 编辑:乔乔 人气: 发布时间:2024-07-25 14:03:33
摘要: 科技创新“变量”成为发展“增量”。

近年来,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聚焦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发挥不充分等问题,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培育科技型骨干企业,推动企业科创平台提能升级,不断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动科技创新“关键变量”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最大增量”。2023年,岱岳区成为全省唯一同时获评“山东省科技创新强县”和“山东省技术转移先进县”两项荣誉的县(市、区)。

育强创新平台载体,提升企业创新“势能”

岱岳区实施高能级平台倍增计划,坚持龙头企业牵头、高校院所支撑、创新主体协同的创新平台建设机制,加快院士工作站、重点实验室、新型研发机构等科创平台建设。截至目前,岱岳区获批建设国家级创新平台4个,省级创新平台63个。推动校地企协同提标扩面。探索校地企合作新路径,擦亮“百名专家岱岳行”品牌,加快引进创新成果,加速全区产业发展。与北京化工大学、泰安市科技局、泰山科学研究院联合成立了“北化·泰安岱岳协调创新中心”,与泰山学院签订校城融合发展合作协议,建设“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产业孵化”科技成果转化平台。邀请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42家院校、260名专家来区为企业把脉问诊,指导企业解决技术难题。推动产业链创新链融合提质增效。围绕全区新型工业化产业体系,在产业链上布局创新链,分产业分领域征集技术需求、开展项目攻关、组织成果对接。组织开展科技创新“揭榜挂帅”项目,助力“卡脖子”技术难题科研攻关,突破一批产业共性关键技术。2023年以来,2家企业被评为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3家企业被评为山东省知识产权优势企业,1项新材料产业成果入选“山东好成果”,1项精细化工产业技术成果入选省绿色低碳技术成果目录。

培优创新主体队伍,增强企业创新“热度”

岱岳区建立健全“孵化初创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领军企业”梯次培育体系,梳理一批成长潜力大、创新能力突出的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持续壮大科技创新主体力量。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从2019年的24家增长到2023年的117家,年均增长率48.59%。泰山石膏入选中国创新力企业百强,泰山玻纤、浪潮软件入选山东省科技领军企业,汉威集团等6家企业入选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加大人才招引力度。坚持“一事一议”“特事特办”,以更优政策集聚“高精尖缺”人才智力资源,大力吸引集聚掌握关键核心技术、能破解“卡脖子”难题、在行业内有重大影响的顶尖人才及团队。开展选聘“科技副总”行动,从高校院所中选聘具有博士学历或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专家、教授到企业挂任“科技副总”。2023年以来,入选国家级人才工程1人,引进外国人才7人,入选“岱宗人才工程”1人,获批“人才飞地”2家。注重创新型团队建设。重视企业研发团队建设,推进人才链和产业链深度融合,首创产业链上建“工匠学堂”模式,充分发挥“工匠学堂”的培训培养能力,引导广大职工在关键领域、核心技术上大胆突破创新。全区创建“劳模和工匠创新工作室”13个,取得创新成果135项,转化创造经济效益4000余万元。

健全创新保障机制,激发企业创新“动力”

该区构建起由区委区政府统筹推进、镇街联动、政企协同、院校合作、社会参与的协同合作联动机制,印发《关于推进省级科技创新强县建设的实施意见》,培育重点领域创新发展优势,推动创新与发展深度融合。同时,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研发费用惠企政策落地,2023年,全社会研发投入11.63亿,落实各类科技奖补资金近1000万元。撬动社会资本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积极融入“鲁科贷”“鲁科担”“鲁科保”金融服务体系,强化对科技企业信贷支持。2023年以来,全区95家企业获得科技类贷款6.64亿元。建立资源要素优先配置机制,加强创新性企业用水、用电、用地、能耗排放等指标支持,科技小巨人企业新增投资项目按规定给与用地、排放指标等要素保障。建立科技服务机制。集聚高校院所、科技企业、服务机构等创新资源,打造科技服务平台。实施“科技惠企诊断提升”行动,构建区科技发展服务中心与科技服务机构联合的“1+N”服务模式,深入走访企业、征集需求、现场诊断,把服务触角纵向延伸到企业一线。实施专利企业包保、发明专利全程代办、质押融资跟踪服务等制度,为企业提供全链条、集成式科技服务。目前,岱岳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604件,同比增长48.4%。(蒋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