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峰河现在河里垃圾没有了,水也比以前更清净了!沿河绿化步道更舒适了!周边群众来散步休闲的更多了!…”。实施河长制以来,安徽省宣城市泾县昌桥乡人大多次开展调研河长制落实情况及专项督查活动,实行“调研—座谈—问题反馈—整改反馈”的方式,为河长制、河长治、水常绿、人常安注入了新活力。
孤峰河,古名虎狼涧或“虎澜涧,源出泾县云岭镇冰山东簏小荫坑,向东北流经中村、北贡(为栗阳河)受芝麻岭水过虎澜桥,汇管岭和大曹村水,经汀潭北流,绕南陵县一隅,东转昌桥乡注入青弋江。境内全长49.8公里。
近年以来,在人大的有力监督和接力推动下,泾县昌桥乡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和关于治水的重要论述,认真抓好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水资源保护、水环境治理、水旱灾害防御等各项水利工作,纵深推进“河长制”,高质量推进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突出河流保护和生态修复,切实强化管理保护措施落实,确保河湖长制各项重点任务落地见效,孤峰河保护水平进一步提升,奋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
“人大+河长制”落实河长河道治理责任制。经广泛调研、征求意见,结合实际需要,昌桥乡人大探索建立县、乡人大代表担任乡、村两级河长的制度,按照“就近、方便、长效”的原则,选聘县、乡人大代表分别担任乡、村两级河长对辖区内的河流开展巡河工作,构建人大代表“河”我在一起的巡河机制。
今年汛期雨如决河倾,导致河水暴涨,县人大代表村级河长谈成撑着伞在孤峰河田坊段巡河。作为孤峰河田坊段的村级河长,他几乎每周都要在孤峰河沿河察看河道情况,对河面成片漂浮物、垃圾进行清理,检查两岸的花草、道路是否损坏,检测水质情况,并通过河长办公微信群一一上报问题、及时处置,确保河面清洁、河道畅通、河岸整洁。
“人大+河长制”双线融合,打造优美水环境。漫步在孤峰河河畔上,一幅生态画卷跃然眼前:河水波光粼粼,河畔上的花团锦簇,绿树成荫;不远处的河面上,一群白鹭时而在空中自由飞翔,时而伫立在树梢末端,时而飞快地掠过水面,形成一道美丽的生态画卷;傍晚的河畔上,居民散步休闲、跑步健身,自得其乐……
“打卡孤峰河河畔,领略孤峰河河畔两岸美丽风光。作为本地人,在家门口能享受到这样的好环境,真是幸福感满满。”退休多年的原昌桥乡党委书记王木伦告诉记者。他是徒步爱好者,时常会和朋友一起来孤峰河河畔,“零距离”感受河道治理成果。
“人大+河长制”制度落实以来一直以来,昌桥乡高质量推进河道治理建设,在孤峰河整治工程中建设了沿岸护坡绿植、休闲绿道和空心砼化水泥方格护堤,全面提升沿河生态环境,建成后的孤峰河河畔与205国道、柏山渠、青弋江串珠成链,营造出优美的水环境。在调研活动中,县、乡人大代表们先后实地调研了孤峰河治河排污口、雨污排水管网等点位,大家认真听取情况汇报,广泛听取民意,充分思考、深入交流,现场提出意见和建议。在之后的座谈会上,代表们积极踊跃发言,反馈收集的意见建议,移交问题清单,最终以“现场调研—会议座谈—问题反馈—整改反馈”方式,以入江排污口摸排和整治、集镇污水处理、河道保洁、各级河长积极履职为抓手,积极推动河长制度各项目标任务落地见效。
据了解,“人大+河长制”每个月县、乡人大代表都要巡河3-4次,将发现的问题汇总乡人大,由乡人大办按职能向相关部门交办,并在规定时间内进行答复,代表巡河员对办理结果进行满意度打分。同时定期组织“回头看”,有力形成“党政负责、部门牵头、代表协同”的工作机制,严格落实问题清单化、清单责任化、责任具体化,不断改善流域生态环境。目前该乡设立乡村两级河长11名,巡河员13人。其中县人大代表乡镇级河长1名、县人大代表村级河长10名,全面建立了“纵向到底、横行到边”的县、乡人大代表河长巡河体系,确保河湖长制从“有名有实”向“有力有为”转变,以“人大+河长制”推动实现“河湖常治”。
如今,昌桥乡孤峰河从昔日无人问津的沿河荒地,变成了网红打卡点,还吸引了许多鸟类栖息,绘就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这都离不开县乡人大代表“河”我在一起的长期推进。
“人大+河长制”,治好小流域绘就和美乡村。守一方水土,护一方生态。为发挥人大代表在小流域综合治理中的参与、监督和推动作用,扎实推进河湖长制各项工作落实落细,2023年初,昌桥乡人大组织人大代表聚焦流域综合治理开展集中调研活动,守护碧水清河。
现如今,漫步在孤峰河上的一条无名支流的碧道,只见绿树成荫,小径通幽,风景秀丽。碧道绵延的尽头,是备受周边村民渴望开发利用的“通池(州)、安庆孔道”古道,故道边流出的水一路风尘仆仆,汇聚着孤山的溪水、涧水,流入孤峰河再扑进入青弋江的怀抱融入长江,将孤峰村林业组绘就成一幅和美乡村新图景。
走进孤峰村,宽敞整洁的街道,错落有致的房屋,纵横交错的小沟小河水流通畅,两侧草木茂盛,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多彩孤峰。
2023年初,昌桥乡县乡人大代表通过实地调研了解到当地群众呼声和诉求后,提出了可通过争取“醉美泾川”项目整治孤峰河支流的建议,从源头上杜绝污染源直排孤峰河中。建议提出后,除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政策和资金支持外,昌桥乡党委、政府、县乡两人大代表和水利办、美好办等相关部门同向发力,争取到了“醉美泾川”项目。最终项项在实施过程中结合对小支流的治理,以生态固堤、百姓休闲、绿色氧吧为建设目标。河两边村居环绕,背靠山、面向河,形成村居“山、水、路、灯、园、屋”交错的独特风光。
“河岸变绿了,河水变清了,环境变美了。”这是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后群众们的真切感受。在扎实推进小支河流治理的同时,昌桥乡人大还不断在全域环境整治上下功夫,监督上做到“外来垃圾不入境、境内垃圾不出境”,有效实现“河”我在一起长效管理,致力打造“岸绿、水清、河畅”的绿色河道。
在“人大+河长制”推动下,昌桥乡将继续发挥人大代表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广泛收集群众对治河、护河方面的意见与建议,及时反馈办理情况,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力量,形成强大合力,让百姓获得感、幸福感底色更浓、成色更足,为推进泾县邑生态文明建设贡献人大智慧和力量。(供稿人:钱有龙 安徽省宣城市泾县昌桥乡水利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