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5日,陕西省生态环境厅举办新闻发布会介绍2024年上半年陕西省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并回答记者提问。据介绍,今年上半年,陕西省大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特别是关中地区改善更加明显,空气质量综合指数、PM2.5浓度两项指标的改善幅度均在2位数,渭南、西安、咸阳市综合指数改善率分列全国168个重点城市第6、第9、第17位。
2024年上半年陕西省生态环境质量状况介绍新闻发布会现场
上半年陕西省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同比改善7.6%
据陕西省生态环境厅生态环境监测处处长高雪玲介绍,2024年上半年,全省11个市(区)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以下简称综合指数)平均为4.25,同比改善7.6%,其中,榆林市同比上升,其他城市均有不同程度下降。环境空气质量排名前3位的城市依次为安康市、商洛市、汉中市。全省11个市(区)优良天数在92~176天之间,平均优良天数131.5天,同比增加5.6天。全省11个市(区)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在2~9天之间,平均为4.5天,同比减少6天。
在重点区域方面,10个设区市综合指数平均4.20,同比改善8.3%;平均优良天数135.1天,同比增加8.3天;PM2.5平均浓度40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3%。秦岭区域的综合指数平均2.90,同比改善7.9%;平均优良天数为172.3天,同比增加7.6天;PM2.5平均浓度26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0.3%。黄河流域国考8市综合指数平均4.37,同比改善7.6%;平均优良天数127.6天,同比增加6.5天;PM2.5平均浓度41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2.8%。
上半年陕西省河流总体水质优
上半年,陕西省河流总体水质优,与上年同期的优相比,水质保持不变。111个国控断面中,剔除本底影响,Ⅰ~Ⅲ类优良水质断面占93.7%,劣Ⅴ类断面占0.9%,水质状况为优。其中黄河流域65个断面中,Ⅰ~Ⅲ类优良水质断面占89.3%,劣Ⅴ类断面占1.5%。长江流域46个断面,全部为优良水质断面。水环境质量前3位的城市依次是安康市、汉中市、商洛市;水环境质量改善前3位的城市依次是铜川市、宝鸡市和延安市。
陕西省生态环境厅水生态环境处一级主任科员刘任杰介绍,“十四五”以来,陕西省黄河生态保护治理攻坚战取得了显著的成绩,黄河流域(陕西段)水质不断突破,人民群众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但水生态环境保护不平衡、不协调问题较为突出,部分河湖水生态系统失衡、水体富营养化、生物多样性下降问题等依然存在。下一步,陕西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水生态相关要求为导向,参考长江流域水生态考核试点经验和黄河流域水生态监测方案(试行),结合陕西省黄河流域特征,在重点水体、重要断面定期开展水生生物监测和水生态环境健康评价。
陕西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初步建成
生态环境监测是环境管理的“耳目”“哨兵”和“基石”,是反映美丽中国“颜值”的“镜子”,更是支撑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的“法宝利器”。陕西省生态环境厅生态环境监测处一级主任科员陈琛介绍,全省已建成覆盖10个设区市的46个国控站,覆盖121个县(区)的206个省控站(配备激光雷达设备23台/套),覆盖关中地区所有乡镇(街办)的563个市控站,建成细颗粒物及挥发性有机物综合组分站10个。布设111个国控、120个省控地表水手工监测断面,覆盖陕西省两大流域、101条主要河流。省控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点168个。对120个村庄开展了农村环境质量监测,监测指标为所在村庄的环境空气、水质和土壤。同时建成农业面源污染水质自动监测站2座。
下一步,陕西省生态环境厅将在产数、管数、用数上持续发力,不断完善优化全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提高监测网络信息化水平,推动监测数智化转型,强化高效能监测管理,实现高水平业务支撑,更好发挥生态环境监测对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的支撑、引领和服务作用,为建设美丽陕西贡献监测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