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为探讨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结合的优秀发展案例,合肥工业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乡文振兴,‘窑窑’领先”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赴安徽省宣城市泾县琴溪镇马头村开展“文旅融合推动乡村振兴,文化传承续写发展新篇”主题实践活动。
对接村委,悟发展之道。乡村振兴战略为我国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指明了方向。近年来,随着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工作的高度重视与文旅融合的不断推进,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迎来发展新契机。为进一步了解马头村在非遗文化传承及乡村振兴方面的相关政策,实践团队赴马头村村委会开展调研座谈会。在马头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计银海的介绍下,实践团队了解到:马头村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以乡村振兴和文旅结合发展为思路,打造以皖南野生动物园、马头祥景区、“云岫陶源”暨施窑国际艺术村、马头老街为一体的“三点一街”乡村发展模式。计书记表示,近年来,在“三点一街”模式的运行下,马头村的经济收入稳步增长,村民生活质量稳步提高。在乡村振兴带动非遗传承的过程中,为促进古龙窑运营开发和非遗文化运营,施窑在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基础上结合现代市场需求,构建非遗主题体验综合体,带动了村民就业增收。
深入基层,溯民心之源。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共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近年来,乡村振兴战略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向。为深入了解乡村振兴对马头村村民生活的影响,在马头村村委会成员的带领下,团队走进马头村,与村民进行了深入交流。实践队员从当地村民口中得知,自从2017年马头村被批准确立为安徽省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以来,马头村大力发展旅游业,不断丰富旅游业态,走出了一条文旅结合发展新道路。实践队员还从村中施窑老师傅口中了解到,政府高度重视窑文化发展,不仅出资修复龙窑旧址,而且加强非遗手艺传承人队伍建设,这一系列举措让非遗文化在新时代绽放出新光彩。
探访陶源,品施窑之美。我国是目前世界上拥有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多的国家,其中有73%以上的非遗项目保存在农村,与乡村生活息息相关,与农村发展血脉相连。在这一背景下,为进一步领悟施窑之美,推动乡村振兴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探索文旅产业发展新方向,实践团队前往位于琴溪镇马头村施窑中心村的云岫陶源—泾县首个非遗人家进行探访,希望通过亲身学习与实践,领悟施窑之美。在青年陶艺家刘云师傅的带领下,团队成员走进施窑艺术山谷进行参观,感受到了施窑别具一格的形态与魅力。在走访与交流过程中,队员了解到刘云几度辗转,最终扎根施窑的故事与经历,感受到了她对制陶事业的激情与热爱,钦佩于她对乡村振兴与文化产业发展着力推进的强大能量。
理论学习与实践体验并重,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共进。目前,文旅融合正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新动力。化学与化工学院"乡文振兴,'窑窑'领先"实践团队立足于文旅融合赋能乡村振兴的理念,通过深入挖掘乡村资源、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宣传非遗传统文化等措施,壮大乡村文旅产业,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实践团队的文旅融合理念也为乡村文化传承和创新提供了新机遇和新思路,为续写乡村振兴的新篇章奠定了坚实基础。(供稿单位:安徽省宣城市泾县琴溪镇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