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风采 资源 建设 产业 合作

安徽旌德:抓住“牛鼻子” 走上致富路

来源:中国网 编辑:杨丹 人气: 发布时间:2024-08-20 16:40:24
摘要: 安徽旌德:抓住“牛鼻子” 走上致富路

安徽省宣城市旌德县的好山好水不仅孕育了“集天地之灵气,采日月之精华”的灵芝,也是旌德黄牛茁壮成长的乐土。

盛夏时节,走进安徽省旌德县蔡家桥镇,放眼望去,漫山遍野的树正长出茂密的枝叶,山坡上,一群群小黄牛悠闲地啃食着青草,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乡村新景象。

从蔡家桥镇驱车前往虎威黄牛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路上,时常会因成群“散步”的旌德黄牛而减缓车速。“旌德黄牛”属皖南牛,善于爬山且行动灵活,在这里,牛群能在万亩林地中得到充分“运动”。肥腴的杂草嫩枝,甘醇的山涧泉水,使黄牛毛色润滑,牛肉富含蛋白质和氨基酸,是安徽省唯一的牛类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63岁的严少义是合作社的负责人,自1997年就开始从事旌德小黄牛的养殖和培育。从2000年花了五千块买了3头牛起家,到规模化标准养殖基地,严少义带动了周边317户农户增收致富。国家级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安徽省唯一的牛类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育种困难科技助产。“与其他肉牛相比,黄牛出肉率低,只有30%,且体格较小,如1000斤的黄牛只有300斤的肉,而其他肉牛往往有40%—50%的出肉率。”严少义指了指放养的黄牛娓娓道来。

旌德黄牛是经过长期选育逐步形成的适应旌德山区湿润气候的黄牛品种,其善于爬山且行动灵活,适合野外放牧,耐热、耐湿、耐粗饲,抗病力强,繁殖性能好。旌德黄牛肉芳香味浓,肉质鲜美,具有蛋白质含量高、低脂肪、低胆固醇的特点,不仅是牛肉中的上品,更是徽菜的重要原料之一。

2019年1月1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正式批准对“旌德黄牛”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将时间回拨到2000年,严少义经过前期的调研探索,根据当地资源优势,瞄准黄牛养殖这一广阔的市场前景,花了5000块买了3头牛起家。“蔡家桥镇坡地、林地多,青木茂盛,有着得天独厚的黄牛养殖条件,自古以来就有黄牛养殖的传统,具有丰富的养殖经验。特别是高溪村坡地牧草茂盛,黄牛品质上乘。”

但如何从几头牛发展到规模化标准养殖基地,并成为国家级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社。良种繁育、管理一直是黄牛产业发展中的关键。对此,虎威黄牛坚持科技强农,深化科研攻关强化成果运用,不断为产业发展增活力、添动力。研究一项成果。聚焦“种、料、管、防”四个环节,与安徽农业大学、安徽牛羊产业协会合作,建成省牛羊产业技术体系良种繁育专业组试验示范基地、安农大动物科技学院旌为了让农户们掌握更好的养殖技术,近年来,旌德县农业部门选派了172名科技特派员及技术指导员,深入养殖一线,一对一开展技术培训、跟踪指导,相继培育新型养殖职业农民500余人,同时与省内外高校密切合作,加大科研攻关力度。

除了坚持让牛群自然成长,科技的“加持”让合作社能更好地把旌德黄牛种质资源保护好,为黄牛产业做大做强提供优良的纯种小牛。“5月的时候,我们就曾通过项圈监测到一头母牛难产,及时介入,避免了损失。”严少义提到的“项圈”是安装了北斗卫星三号芯片的智能项圈。2022年,旌德县率先在全省实施“智慧黄牛”项目,通过数智化设备穿戴和平台建设,借助北斗定位技术,实现黄牛数量在线统计、位置在线定位、体态在线监测、产品在线溯源。目前,“虎威黄牛”商标产的黄牛肉获国家无公害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旌德黄牛”成功进入沪、苏、浙和合肥等市场,均价达200元/公斤,供不应求。

饲料缺乏秸秆变宝。“一头牛每天大概喂30斤的秸秆饲料,早上9点开始喂食。”走进虎威黄牛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工人正在把刚收割回来的农作物秸秆投入粉碎机里,瞬间秸秆被粉碎,成了新鲜、无污染、无添加的黄牛草料。

二十多年来,虎威黄牛合作社摒弃传统的圈养模式,秉承“林地散养,生态放养,自然成长”的理念,使这一皖南特有的品种牛在优良的自然生态环境中自由地生长繁衍。“除了让黄牛自行觅食,我们一天也会补上两次饲料。”蔡家桥镇乡村的田间地头,一捆捆去冬储存秸秆被运往虎威黄牛养殖中心。在那里,这些秸秆变饲料,废草变成香饽饽。

随着黄牛数量的增多,对饲料的需求量也日渐增加。“我们使用加工后的秸秆作为主饲料,先收现喂,营养价值高。目前养殖场的秸秆年利用量达1000余吨。”严少义表示,饲料的需求越来越高。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多,在旌德,农业的耕作方式由原来的精耕细作变成现在粗放经营,一家一户养殖产业大规模萎缩,耕作收获后农作物秸秆不是被焚烧掉,就是散落田间地头,造成环境污染,还浪费秸秆资源。为此,当地推出了一系列推进农作物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的工作政策,并对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实施奖补。

严少义紧紧抓住这一有利政策,在2021年新建了一座1300平方米的标准化秸秆收储点,可收储秸秆1500多吨,还购买了秸秆打捆机、运输车、地磅等用于秸秆收储的设施设备,实现了秸秆产业化利用。“政策好,后面还要大量收集秸秆,大力发展旌德黄牛,把合作社做大做强。”严少义说。

在虎威黄牛养殖中心,一排排牛舍整整齐齐,一个个膘肥壮硕的牛悠然自得。“养了60多头牛,吃的是秸秆饲料,可以帮助解决村里好多玉米秸秆、稻草秸秆禁烧带来的环境问题,也能为养殖的牛储存粮食。”严少义还有了新的打算,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利用好惠农政策,一举多得。“捡回来”的秸秆将被加工成优质饲料,然后被旌德黄牛吃进肚子里。废弃秸秆变身绿色生态的上等饲料,喂出优质牛羊,推动了旌德牛羊产业向经营大户集中发展,让养殖企业走出了一条绿色循环的发展之路。

联农带农生活富裕。“前年严总知道我生活困难,支援了一头牛给我领养,后来陆续生了两头小牛,一年收入可以达到两万元。”67岁的杨典财是蔡家桥镇高溪村低保户,因逐渐年迈无法承受过重的体力活,养牛成了他的新出路。

虎威黄牛合作社成立于2008年5月,从最初的7户,发展到现在社员173户,主要从事旌德小黄牛养殖和培育,是皖南地区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强的黄牛养殖专业合作社,每年带动社员户均增收2万元。

“我们将牛崽卖给村民,对于低保户,我们再打折扣,等牛养大后,公司再以市场价收购回来。在养殖过程中,我们还提供黄牛疾病预防、配种、资金和技术等方面的支持,同时还将周边农户农业生产中的玉米秸秆、黄豆秸秆、稻草等回收作为饲料,实现废物利用。”严少义介绍。如今,在严少义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养牛行列。村民种粮的热情也大大提高了,不仅避免了土地撂荒,还增加了就业机会,带动村民增收,成为当地推动乡村振兴的一个重要抓手。

“市场牛肉供应缺口非常大,因为养牛的周期与养猪的周期相差太大,牛每年只养一胎,牛的供应无法满足市场。”严少义为村民算了一笔经济账,“按正常一头牛给农户养,一年可以有6000—8000元的回报。一般在农村两名老人可以养10头牛,1头牛每天吃20多斤草料,养10头牛需要200多斤草,用手推车都可以收割回来养牛,因为牛场都在农田周边,每年产值约8万元,可以有效带动村民增收。另外,我们场内有兽医每天定时定点去检查牛。”

育新品、养好牛、做最“潮”的养牛户……旌德县蔡家桥镇的人们正依托当地的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在“牛途”上寻求“致富”之道。(供稿人:陈超 安徽省宣城市旌德县蔡家桥镇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