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92年4月工作调整进入陕西省商洛市柞水县国营营盘林场,先后辗转于牛背梁保护区北沟保护站、老林保护站至今,“转眼都31年了,时间过的真快呀”,53岁的袁礼志扳着手指头算了一下,“我这半辈子,工作岗位挪来挪去都没有离开柞水,也没有离开身边这些林子。”
坚守 用脚步书写护林日记
“我是土生土长的柞水县下梁镇胜利村人,管护区里沟沟峁峁一草一木,附近村子谁家发生个大事小情,谁家进林子里做点‘坏事’了绝对逃不过我的眼睛”。
“有事没事林中转,常与村民拉家常”这是袁礼志的口头禅。柞水县是典型的九山半水半分田,特别是保护区周边社区群众早期经济来源以砍伐、挖药和狩猎为主要经济来源。保护区成立以后,根据相关规定禁止在保护区从事各种生产活动,但盗伐盗猎现象屡禁不绝,位于北沟管护区的陈家沟当时是盗伐盗猎最严重的区域,袁礼志常常和同事半夜埋伏值守。记忆中最深的是有次经过周密布控,截获了当地一名群众刘某,核定处罚后,50多岁的刘某嚎啕大哭,让袁礼志心里五味杂陈,因为他清楚刘某家里的情况,两个70多岁老人,一个卧病不起,还有三个孩子需要养活。于是暗自决定,一定要想办法帮助他度过难关,过上好日子,后经袁礼志经过多方打听给刘某辍学在家的大女儿找到一份保姆工作,还经常把自家孩子的衣服、书包等生活学习用品送给孩子使用。刘某在袁礼志点点滴滴的帮助下非常感动,再也没有在保护区干过违法的事。
多年来,无论是在营盘林场,还是在北沟、老林保护站,每每进入防火期,便能看见袁礼志与同事们把宣传喇叭接在自己摩托上在林区重要路段、林缘村组宣传森林防火知识的身影。他本人因此多次获评为管理局年度森林防火先进个人、先进工作者,2015年度被评为陕西省秦东联防火工作先进个人。
探索 华丽“转岗”自然教育引导师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尤其是生态旅游在当地的蓬勃开展,保护区周边社区群众的日子越来越好,民众的法制观念越来越强,乱砍滥伐、盗猎现象慢慢没有了。护林员的工作相对变得简单轻松了很多,袁礼志更多感受到生态文明教育的辐射作用,护林的路子也换了。
“我们保护区的动植物资源非常丰富,分布有国家级珍稀濒危植物13种,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5种……”在2013年,伴随着保护区北沟自然教育体验基地的建立,袁礼志通过不断尝试探索,华丽“转岗”为一名自然教育引导师。
袁礼志参与和经历了北沟森林体验基地建设的全过程,由于对保护区概况和每一处设施建设都非常熟悉,在带领中小学生和社会各界公众开展森林体验活动时,他结合日常巡护工作和当地社情民俗,讲解起来显得格外得心应手,又生动又接地气。在基地通过零距离体验植物识别、自然观察、岩石认知等项目开展自然教育活动,让体验者们不仅生动形象地学习了自然科普知识,同时号召更多的社会公众加入保护自然、爱护自然的队伍中来。特别是“梁希科普奖”的获得,是对袁礼志最好的褒奖,更坚定了他深入开展自然教育的信心。
领航 护林员“变身”驻村工作队员
“我是本地人熟悉情况,我去!”2018年4月,48岁的袁礼志毅然主动请缨,经保护区管理局党委决定,被选派至柞水县营盘镇秦丰村担任驻村工作队员,护林员再次“变身”驻村工作队员,这一去就是六年,也被同事们调侃为三届驻村“元老”。
“老张呀,这有个活不重,时间相对自由些,挺适合你的。”
“小刘,你最近抓紧去把你母亲的慢病办理了”……袁礼志心里明白,只有把自己看作是一名普通的村民,把驻地当作自己的家,才能真正融入这个大家庭。六年来,袁礼志克服各种困难和考验,走村串户访民情,互拉家常听民生,他的足迹踏遍了秦丰村的每一个角落。通过长时间走访摸底调研,整个村子里哪家贫困户能脱贫了、哪家今年增收了、哪家重点监测户有困难了急需解决都了然于胸,也因此成为村里的“好干部”,群众的“贴心人”,他本人更习惯了听见群众亲切喊他“老袁”的声音。
“管理局党委信任我,既然把我选派到这里,我要么不来,来了就一定要坚持干好”,在袁礼志的心里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六年的驻村帮扶,从脱贫攻坚走向乡村振兴,秦丰村在木耳产业、生态旅游的带动下,已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成为柞水县乡村振兴发展道路上的“先锋”。现如今,在袁礼志心里“愁吃愁穿”的日子已经一去不返,让村民在干净整洁的大房子里过好日子,在家门口就业创业吃上“生态饭”才是最重要的,他又开始了新的谋划……
31年青丝染霜,31年栉风沐雨。“不管我的岗位怎么调整,我都会一如既往坚守一名护林员的初心,看见保护区的林子越来越绿,鸟兽的家园越来越美,周边居民日子过得越来越火,我就觉得值。”袁礼志满脸的自豪和坚定让大家动容。(供稿人:华荣艳 陕西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