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风采 资源 建设 产业 合作

广西资源:“小产业”掀起“振兴潮”

来源:中国网 编辑:杨丹 人气: 发布时间:2024-10-16 17:08:42
摘要: 广西资源:“小产业”掀起“振兴潮”

“我种了5亩黄梨,每亩产果2000斤左右,按市场价4元一斤,除去成本,每亩收益6000元以上……”广西桂林市资源县瓜里乡白水村脱贫户贺家宽一边忙着摘果一边算着账说。我2018年开始种植黄梨,乡里面的政协委员帮我申请了5000元的产业奖补,解决了种植成本,合作社提供手把手指导,帮我解决了种植和管理技术问题。

这是瓜里乡政协工作组履职为民推进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为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产业高质量发展,瓜里乡政协工作组积极组织开展调研,结合各村的地理环境和区位优势,提出了“精准施策,培育壮大特色产业”的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思路,着力培育农民合作组织,大力发展特色产业,重点推进稻渔综合种养、富硒鱼米、中华肾果、晚秋黄梨、罗汉果、三木药材、高山冷水鱼等特色产业发展,为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同时,该乡针对乡村振兴产业发展,以以奖代补的方式激励脱贫户发展特色产业,坚持以政府安排奖补资金为引导,以脱贫户自愿出资筹劳为主体,以银行产业贴息贷款为辅助,逐步建立了保障乡村振兴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长效机制,从而激发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

“种螺投入稻田,正常管护,一年可以收两次,平均每年亩产值在3000元以上,这都是农户种田之外的收入。”富盛特色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肖慧松一边在田里查看田螺繁殖情况,一边算着账说到。把田螺免费发放给农户,放在田里自然生长,这种“化整为零”的模式实现了低风险,高回报,农户的积极性很高。

为了解决农户在稻渔综合种养技术方面的顾虑,瓜里乡政协工作组还组织相关人员设立了产业党小组和技术中心,把功能单一的农业生产变为“接二连三”的复合型产业。并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实行立体种养,即“水里有渔(田螺、禾花鱼、泥鳅)、水上有稻、田上有瓜(葫芦瓜)”。目前,该乡实施稻渔综合种养面积近220余亩,投入田螺2万余斤,直接带动脱贫户37户,一般农户65户。

“春种秧苗,夏除草,秋收稻谷,冬种菜。基地优先聘请周边脱贫户从事耕作,每人每天80元,一年挣个六、七千很容易,关键自己家的事还不耽误……”政协委员刘宗春指着基地黄澄澄的富硒稻说。近年来,瓜里乡政协工作组组织政协委员从提高产业对农户增收实效入手,积极引导农户发展“富硒”特色产业。目前,该乡依托白竹村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和土壤中丰富的硒元素,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公司)+农户+订单+农家乐”的发展模式,以带动农户增加收入为目标,通过政府引导、市场推动,大力发展壮大富硒稻螺渔综合种养,探索出了一条“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绿色发展”的生态农业发展之路。

为推进瓜田垄里富硒产业提质增效,实现更强的致富带动效果。瓜里乡政协工作组还积极与粤桂办对接,通过借力粤桂协作“东风”,引进粤桂协作资金98万元,对瓜田垄里富硒产业核心示范区208亩农田按高标准农田进行提升改造,完成田埂修复1963立方米,建成一条130余米的农业休闲观光长廊,并在田间修建了一条300余米的农业休闲观光步道,优化了机耕路、花圃等基础设施建设,为助力富硒产业发展提供了保障。同时,为提升产业效益,政协委员刘宗春还免费为60户农户(含脱贫户)发放育苗近2万尾,签订保底回收协议,建立二维码溯源系统,网络展示富硒产业种养流程,以以奖激励的方式引导脱贫户积极参与到“富硒”特色产业发展中来。

为了让点位特色变成区位优势,瓜里乡政协工作组积极组织开展调研,谋划了瓜里稻香.生态体验休闲农业精品路线打造,将在八角寨经白竹过石屋水至十里平坦沿线种植1300余亩连片油菜花和红花草,吸引外地游客前来打卡消费。并通过“合作社+农户+订单+农家乐”的发展模式,以实际效益引导和带动有条件的农户自主发展农家乐,鼓励有条件的农户养殖土鸡土鸭、种植有机蔬菜,开启“尾箱经济”促进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同时,开发秋冬蔬菜种植,实施“富硒稻螺渔综合种养+秋冬菜”模式,在实现钱粮双增收的同时,给周边群众增加了务工收入。

据了解,自全面推进产业振兴以来,该乡脱贫户发展稻渔综合种养、富硒稻渔、中华肾果、晚秋黄梨、罗汉果、三木药材、高山冷水鱼等特色产业的积极性高涨。截至目前,该乡11个村乡村振兴产业已是村村有特色,户户有收益,极大地激发了农户在乡村振兴产业发展中将“输血”扶持变成“造血”致富的转变。

(供稿人:曾治云  广西桂林市资源县瓜里乡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