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风采 资源 建设 产业 合作

荒漠穿上了防风固沙生态“格子衫”

来源:中国网 编辑:杨丹 人气: 发布时间:2024-11-06 16:56:43
摘要: 荒漠穿上了防风固沙生态“格子衫”

在风沙漫天、广袤无垠的阿拉善盟西部荒漠中,整齐地排列着被外媒称为“中国魔方”的一层密密麻麻的草方格。“通过草方格给荒漠穿上‘格子衫’分割、锁定沙丘等措施后,能够明显感受到风里的沙子在减少,贫瘠的土地上也逐渐升起点点绿意。”一公司承建的阿拉善西荒二期项目总工张鹏飞说。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由于生态恶化,位于我国西北部的以雅布赖山为界的巴丹吉林沙漠以平均每年15到20米的速度向东南方向的腾格里沙漠靠拢,上演着被称为“地球癌症”的荒漠化“病症”。这两大沙漠一旦前倾蔓延汇合,形成十多万平方公里的超大型沙源地,更加难以治理。因此,实施锁边治理,防止沙漠扩散蔓延,成为巴丹吉林沙漠治理的重中之重。

6a9a75339a7b6d31539929fefe338d0.png

   为遏制荒漠化、修复生态环境,阿拉善盟内蒙古西部荒漠综合治理项目作为推动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正式启动。一公司建设区域分布在阿拉善右旗201.8万亩、额济纳旗49.7万亩,通过人工造林、退化林修复、工程固沙技术、围栏封育、人工种草等举措,增加林草植被的覆盖面积,有效阻挡风沙的移动,促进荒漠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

   不见边际的沙漠之中,项目工人们顶着近40度高温,用稻草采用半扎方式压制成长1.5米、宽1.5米的方格,为连绵起伏的沙丘逐步网格状“编织”起“黄绿色格子衫”。工人们头戴宽边帽,身着长袖衣物,面纱遮住通红的脸,汗水满背,但手中的铁锹却从未停歇。他们按计划分工合作,有的负责搬运草方格材料,有的负责铺设和固定草方格,划线开沟、俯身铺草、挥锹压埋、填沙整型,所过之处留下了整齐划一、泾渭分明的网格沙障。

4a3f86e431b1892832c6c9ab120aef1.png

   “方格固沙的方式就是利用秸秆或人工合成的尼龙网等材料做成屏障,铺设在沙丘表面形成沙障,从而减缓沙表风速、阻止流沙就地迁移和堆积。”张鹏飞说道。在工程固沙前期,项目团队针对项目固沙面积广,固沙材料需求量大的情况,综合对比稻草沙障、尼龙阻沙网两种“方格”固沙方式。如若采用尼龙网则造价相对较高、施工耗时长,且需定期检查和修复,导致后期维护成本增高,而采用麦草、稻草的“草方格”沙障,则更为省时、省力、省钱,并对阿拉善盟的荒漠地形有更佳地防阻风沙的作用。

   面积仅方寸之间的“草方格”看似微不足道,但在这片只见沙砾不见水源的土地上种植后存活下来却并不容易。建设初期,制定“草方格”的面积就把项目团队愁坏了,除了要兼顾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同时,还需要从技术层面探讨和试验不同面积“草方格”的固沙效果。

   “规格大的草方格中心掏蚀深,不利于固沙植物的存活。而规格小的草方格形不成类似于“浅底锅”的凹曲面,容易被风吹毁。”张鹏飞指着其中一块方格说道。最终,经过大量的实地调查和测量工作计算数据后,项目团队依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土壤类型、植被覆盖情况以及风沙活动规律等因素科学评估,确定使用长1.5米、宽1.5米的规格。这一规格具备足够光滑的凹曲面,能够最大程度降低风速,从而将被风扬起沙砾困住,并进一步利用重力“捕捉”沉降到“草方格”网格中。

9aedefa034603f82424652926ab8920.png

   草方格被一块块铺设在沙漠中,实现防风固沙的效果。截至目前,项目建设的阿拉善右旗设计52个地块,额济纳旗设计21个地块,已全部开工,累计完成人工种草35.27万亩,其他任务也稳步推进。密密麻麻的草方格像覆盖了一层灰褐色的地毯在荒漠之中,但它的“使命”却还远没有完成。

   草方格中用于隔离的麦草,在腐败的过程中能分解成有机物质融入生态系统,为沙漠土壤带来丰富的养分。为充分利用沙漠中匮乏的生态资源,项目团队在铺设草方格约一个月后,将一批梭梭苗种植在草方格中央,帮助其平稳度过漫长且艰难的成长期。不久后,草方格将逐步退化,梭梭苗却深深扎根三四米汲取水分,具备存活于年降水量50毫米,相对湿度低于40%环境的能力,并接替“草方格”的位置,成为治沙固沙的新主力军。当风沙袭来,方格内一丛丛梭梭密集的小枝叶将形成天然的屏障,“顽强”阻挡着“荒漠化”的侵袭。

(供稿人:卢浩林 ,曹盼盼 中交一公局集团一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