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株洲市石峰区清水塘,作为全国八大重工业基地之一,冶炼、化工、火电等产业龙骨在此崛起,261家企业在此成长。粗放式发展模式,也让这里成为株洲最大的污染源。2014年至2018年五年期间,清水塘老工业区完成整体搬迁改造,随之遗留的环境污染问题不容忽视。同时,与清水塘老工业区毗邻之处,有着广阔的城市绿心,林地面积达67.11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32.77%,占全市绿心总面积的70%。株洲市石峰区检察院将生态环境保护与服务中心大局紧密相融,立足公益诉讼检察职能加大监督力度,以司法力量督促老工业区绿色发展转型和原有生态保护。
植根区情,织密老工业区环境监督法治网
一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清水塘工业区整体搬迁改造后,遗留众多污染难题难以解决。通过公益诉讼磋商、制发检察建议等方式,督促清理霞湾港附近堆积工业碱性固废1800吨,督促清理原株冶、株化搬迁后3000余平废弃厂房遗留的建筑垃圾2000余吨。二是弹响绿色发展协奏曲。以服务创新驱动,精准护航产业绿色升级。立案办理辖区内工业企业污染整治10件,督促5家企业改造升级排污系统,严守绿色发展红线。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联合相关部门制发《株洲市石峰区企业商业秘密保护工作指引》《关于企业商业秘密保护风险提示函》,努力让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成为绿色发展的“最大增量”。三是写出高质效办案好文章。严守公益诉讼办案精准性和规范性,在法律监督范围内履职尽责,绝不越位越权。近年来,办理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领域公益诉讼检察案件99件,行政公益诉讼检察建议送达后整改率100%,民事公益诉讼案件提出的诉讼请求均获法院支持。
把准方向,融入城市绿心综合保护大队伍
一是积极开展绿心毁林建房专项监督。为切实保护好土地资源,坚决遏制土地违法行为,立案办理2件,督促拆除违法建筑7栋1000余平方米,督促责令关停违法单位1家,复绿林地24.7亩。二是重点开展绿心耕地保护专项监督。发现破坏耕地线索3条,督促区农业农村部门对石峰区井龙街道九郎山村两处10亩非法占用农田作为推土区的违法情形进行查处并复绿。三是积极开展长株潭交叉地带固体废物清理和畜禽污染专项监督。针对城郊乡镇涉及绿心区域非法倾倒建筑垃圾破坏耕地、林地等土地资源行为,督促行政机关清理占地建筑垃圾500余吨,督促无害化处理抛投死猪、死鱼案件2起。四是针对绿心范围内水体污染开展专项监督。针对长江船舶污染、中央环保督查及长江经济带警示片反馈的线索,立案办理环绿心河道船舶污染案件,已完成整治销号及评估验收,有效保护绿心片区水资源安全。
转化思路,以创新机制延伸办案治理成效
一是党建引领共治。在党建教育活动中增强政治自觉、法治自觉、检察自觉,通过互派党员授课、专题讲座等方式,联动社区党建开展“公益诉讼守护美好生活”系列志愿活动,邀请242名党员加入志愿队伍,聘任3名专业人士作为特邀检察官助理。二是深化多方协作。与区绿心办、区农业农村局、区生态资源环境局、区自然资源局等配合协作,合力实现“治罪”向“治理”的转变。清水塘工业区方面,立案办理非法排污、固废堆积、收储土地管理等老工业区案件10件,以支持起诉加替代性修复督促企业守法守规。绿心方面,推动区委常委会审议通过《株洲市石峰区绿心片区及九郎山森林公园“1+N”综合改革方案》,推动进行3期造林工作,监督绿心地区退出生猪养殖场50家,九郎山片区完成坟墓退硬100余座,跟进茅太新村、田心村等5条生态水系完成修复。三是推进数字赋能。推动公益诉讼“随手拍”小程序入街道、入绿心,探索构建“公益诉讼+”线索收集、立案审查、溯源治理新模式,与林业部门“四张网”相衔接,共收到环境治理举报线索49条,立案调查15件,复绿绿心林地213亩。强化技术支撑实地办案,实现技术部门与公益诉讼部门同步协作,通过无人机取证、图斑对比等方式,实现从立案办理到“回头看”的全流程技术植入,大幅度提升公益诉讼办案质效。
(供稿单位:湖南省株洲市石峰区人民检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