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性修养是党员的立身之本,是党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保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干部的党性修养、道德水平,不会随着党龄工龄的增长而自然提高,也不会随着职务的升迁而自然提高,必须强化自我修炼、自我约束、自我改造”。在新时代的征程中,党员干部要把党性作为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不断在加强党性修养中实现自我教育、自我改造、自我完善,以崇高的党性坚守初心、不懈奋斗。
党性修养体现在对理想信念的坚定执着上。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回顾党的历史,无数革命先烈正是凭借着坚定的理想信念,抛头颅、洒热血,在艰难困苦中开辟出一条通往胜利的道路。从夏明翰“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豪迈誓言,到方志敏“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的大义凛然,他们用生命诠释了对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忠诚。在当今时代,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国内改革发展任务艰巨繁重,各种思潮相互激荡,我们更要坚守理想信念。党员干部要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清醒头脑,在各种诱惑面前坚守底线,始终朝着共产主义的伟大目标奋勇前行。
党性修养反映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中。人民至上是党始终秉持的价值取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从脱贫攻坚战场上的“最美身影”,到抗击疫情一线的“逆行者”,无数党员干部将人民利益放在首位,为人民的幸福生活不懈努力。他们走村串户,访贫问苦,精准帮扶,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他们不顾个人安危,日夜奋战在抗疫前沿,守护人民生命健康。党员干部要时刻牢记,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必须用来为人民谋利益。要主动深入群众,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无论是制定政策还是开展工作,都要以人民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标准,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
党性修养还体现在敢于担当作为的责任意识里。担当作为是党员干部的政治品格和从政本分。在新时代,我们面临着诸多新的挑战和机遇,如科技创新的竞争、经济结构的调整、社会治理的难题等。党员干部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要勇于攻坚克难,敢于啃硬骨头。对于工作中的矛盾和问题,不推诿、不回避,积极主动地寻找解决办法。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党员干部要积极投身产业升级、创新驱动等工作;在社会治理中,要敢于创新工作方法,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只有勇于担当、善于作为,才能在新时代展现新作为,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业绩。
加强党性修养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磨砺。党性修养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在长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持续修炼。一方面,要通过学习党的历史、党的理论等,提高思想认识水平。从党的光辉历程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传承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另一方面,要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在工作中,遵守党纪国法,廉洁奉公,做到公正用权、依法用权、廉洁用权。在生活中,注重品德修养,保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作风,自觉抵制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同时,要积极参加党内组织生活,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查找自身存在的问题,不断改进和提高自己。(供稿人:段志强 江西省萍乡市安源区安源镇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