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风采 资源 建设 产业 合作

湖南省邵阳县绿色经济赋能高质量发展

来源:中国网 编辑:杨丹 人气: 发布时间:2024-11-27 17:26:07
摘要: 湖南邵阳县,绿色经济赋能高质量发展。

2024年上半年,湖南省邵阳县地区生产总值为101.9亿元。热火朝天的建设、激荡风云的改革、改天换地的发展……站在历史的坐标上回望,广袤的夫夷大地在筚路蓝缕中奋起,在改革开放中奋进,在新时代大潮中奋楫,展现出蓬勃的生机与活力。

近年来,邵阳县聚焦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围绕兴园强县、兴城活县、兴乡靓县战略路线,致力打造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聚集区、基层治理现代化建设先行区、乡村振兴奋发赶超示范区,大力实施“三兴三区”战略,推动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一张蓝图绘到底

今年国庆假期,在邵阳县天子湖国家湿地公园,游客们用一顶顶帐篷搭起心中的“诗和远方”,一键开启“微度假”模式。度假区内不夜城的复古建筑、璀璨灯光、精彩非遗表演,吸引游客7.7万人次。

支起蛋卷桌,挂起大天幕,在外务工的黄俊文趁着国庆假期,特意从广东虎门赶回,与朋友相约天子湖畔,开启一场露营垂钓之旅。闲暇之余,几人聊起近年来家乡的变化。

“老黄,你从外地回来还是在市区下高铁,再转坐汽车从邵塘大道回县里吧?”朋友问道。黄俊文点了点头,手臂轻轻一摆,鱼竿在空中甩出一条弧线。“现在的邵永高铁已经开工,我们榨木桥村建了好几个桥墩。等通车后,不管是你们园区内企业的经营发展,还是我们在外务工人员返乡过节,都会方便许多。”显然,在外务工的黄俊文时刻关注着家乡的发展。

邵阳县四大增长极——“一城一带一湖一园”的规划蓝图,在这场简单的对话中有了具象化的呈现。

时间拨回到2021年,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新起点上,邵阳县委第十三次党代会召开,正式确定了“三兴三区”和“四大增长极”的战略部署。

以“一城”服务县域全局。几年来,该县围绕呼南高铁邵阳县客运站,致力于将邵阳县高铁新城打造成“县城新中心、发展新支点、产业新高地、未来新家园”。

以“一带”推进产业发展。邵塘大道是对接省内“3+5”城市群和大西南通道的重大交通工程,对构建邵阳市东部“1+4”城市群、打造邵阳新型城市化密集区有着重要意义。邵阳县通过打造邵塘大道经济带、生态文明观光带、乡村振兴示范带,做好了承接产业转移的准备。

以“一湖”优化生态建设。该县充分依托天子湖的资源优势,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加快与县城融城步伐,将天子湖国家湿地公园打造成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实践示范基地和省内旅游目的地。

以“一园”集聚产业优势。该县聚焦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持续壮大提升新材料汽配“一主一特”两大产业,打造中西部地区新材料园、汽配谷,创建省级“五好”园区。

今年上半年,该县聚焦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1.9亿元,同比增长4.8%;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同比增长15.6%、17.6%、5.7%……13项主要经济指标中,有9项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全县经济呈现“稳中有进、进中向好”的良好态势。

一棵茶树焕生机

邵阳县生产茶油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油茶的中心产区之一,是“中国茶油之都”“中国油茶之乡”。

金秋时节,在邵阳县塘坪村的湖南油茶标准化示范基地内,漫山遍野的油茶树满目青翠,一颗颗油茶果果皮红艳,宛如一盏盏红色灯笼垂挂枝头。“今年雨水充沛,一定能有个好收成。”塘坪村村民信心满满。然而,邵阳县地处“衡邵干旱走廊”,油茶的产量因气候而起伏不定。过去两年,基地内的油茶树因干旱导致产量下跌,很多油茶树几乎不结果。基地负责人夏琳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穷则思变。新的生机,要从油茶树下说起。2022年以来,邵阳县积极推广“油茶+中药材”立体复合种植模式,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更大限度挖掘青山的经济效益。

在县委、县政府的号召下,为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率,夏琳利用油茶树下的空间套种中药材、红松茸、黑木耳等林下作物,实现“林下生金”的目标。“现在还处于探索阶段,但是套种的红松茸、黑木耳,今年已经产生了每亩5000多元的经济效益。”夏琳说。

“油茶种植和林下作物的结合,相当于开创了油茶产业的新历史。”邵阳县中药材产业发展办公室负责人李春江攥着一张图纸——《油茶林下中草药品名及参数》,上面写满了29种中草药名称及其种植月份、采取月份、亩产鲜货量、鲜货价格等信息,“并不是所有的农作物都适合与油茶混种,我们要从产量、利润、看护成本等多个方面进行筛选。”

夏琳指着基地内将近2米高的玫瑰茄称:“它的耐旱性很强,产量也不错。但是它把油茶树的大部分养分和光照都抢走了,种在一起显然不合适。”等今年的油茶采摘结束后,夏琳决定换上其他品类继续试种。

“油茶+N”套种模式的深入探索,不单单提高了油茶树下的土地利用率和单亩经济效益,更解决了油茶生长周期长、管护成本高的难题。

李春江介绍说:“要坚持到油茶树结果,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以前不少人也尝试种植油茶,但油茶树需要经过5到8年的时间才能进入盛果期,投入大、见效慢,让大部分“尝试”都有始无终。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尝试这种油茶种植的新模式,不少种植大户开始向李春江“取经”。

一片园区创新局

10月30日,走进邵阳县红石生态科技园内,只见厂房林立,机器轰鸣,一派繁忙景象。湖南弘凯新能源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多条全自动生产线在工人的规范操作下,正全力开“跑”赶制订单。

该公司是一家专业研发、生产和销售聚合物锂电子电池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于2023年12月成立,今年3月正式投入生产。车间经理王义钊介绍说:“目前我们正在赶制一批蓝牙耳机的内置电池产品,每天的产量大概控制在8万到10万只左右,平均日产值可达20万元。”在产品质检区,员工黄秀云将成品电池放在工作台上,对电池的充放电情况进行检测。她说:“我们会对产品进行抽检,样品需要在循环充放电500次后,可用容量保持在80%以上。”

园区的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建设,时刻影响着园区内企业的成长速度。今年9月,为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资源配置,提升政务服务质量,位于塘渡口镇大木山莲子湖的邵阳县政务服务中心整体搬迁至红石科技园。“以前到县里办理手续,碰上堵车来回一个上午的时间就没了。现在在园区内就能办事,很是方便。”王义钊竖起大拇指,为园区的主动服务点赞。

今年以来,邵阳县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新增省专精特新企业6家;与15所高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推动中南大学粉末冶金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油茶智能装备推广应用中心等平台落户,技术合同成交额达16.5亿元;推进核心技术攻坚,新增有效发明专利授权11件,高价值发明专利7件,长城新能源“铅炭电池电解质的研发”纳入省市“揭榜挂帅”项目清单。

同时,该县开展“三送三解三优”和“纾困增效”专项行动,全面落实干部联企帮办、公开承诺服务制度,兑付奖补资金752万元,帮助解决各类问题190件;开展经营主体梯次培育,新增经营主体1770户,其中企业417户;围绕打造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推进“五好”园区创建,新增入园企业33家,完成园区技工贸总收入同比增长14.8%,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43.9%,园区高质量发展呈现出良好态势。

(供稿人:刘飞 吴智睿 湖南省邵阳县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