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和合南北、泽被天下,是我国的中央水塔,是中华民族的祖脉和中华文化的重要象征。秦岭宝鸡段长约150公里,宽约90公里,总面积0.75万平方公里,占全市行政区域面积的41.35%。近年来,宝鸡市委、市政府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实化于效,践行“两山”理念,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以实际行动守护中华民族的祖脉。
构建网格化管理体系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以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分区、保护单元、地域实际为基础,建立秦岭保护四级网格管理机制,强化网格员队伍建设,定人定岗定责“小网格”,推动监管保护“大格局”,采取“以块为主、条块结合,各级联动、责任明确”的秦岭生态环境监管网络,保障生态安全,筑牢生态屏障。宝鸡将全市秦岭区域划定为354个网格,实行“1+1+X”队伍管理,即每级网格设置1名网格长、每个网格配备1名网格员,每个行政区配备多名管理员,确定各级网格长286名、网格员354名、管理员76名,构建市、县、镇、村四级立体监管网络,形成共建共治新模式,延伸监管覆盖“面”,织密织细保护网。
同时,注重网格员业务能力和专业素养提升,邀请省市专家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条例》《规划》进行专题辅导,结合工作实际,邀请市级相关部门就行业政策法规作专题解读。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来宝考察重要指示精神,完善秦岭保护专家委员会培训制度,制定网格员轮训计划,扎实开展学习培训工作,近三年,市县两级开展培训90余场次,参训人数达到4800人次。为网格员配备巡查装备,累计发放网格员补贴330余万元,持续增强网格员工作责任感和主动性。2022年以来,5名网格员被评为全省“优秀秦岭生态卫士”,凤县网格员张彦明、苟冬云被新华网、新华社“中国网事”栏目评为“中国网事·感动2022”十大年度网络人物,《宝鸡市秦岭保护网格化管理典型经验做法》在省秦岭办《秦岭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工作完成情况通报(2024年度第10期)》刊登,网格化日常管理经验做法在全省交流推广。
加速“数字秦岭”建设提升智能监管效能
为全面提升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监管水平,宝鸡市着力以数字化手段推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通过积极探索,开启“智慧”管山新模式,为当好秦岭生态卫士,守护绿水青山注入数字科技的新动能。
为提升秦岭区域山口峪道智慧化管控水平,在人员活动密集和重点入山口增加摄像头点位35个,全市涉秦岭7个县区全部建成秦岭综合视频监管平台并投用。今年通过整合市级行业部门、相关县区视频监控点位200余路,市级秦岭视频综合监管平台正在加紧建设,平台建成后将实现省市县三级视频综合监管平台联动互通,利用智慧化解析平台进行智能分析,实时预警“五乱”问题,实现“综合监管+预警分析+实时调度”的智慧化监管新模式,确保各类破坏秦岭生态环境问题早发现早处置。
“目前,我市已初步形成了‘视频实时监控、无人机重点巡查、网格员现场核查、随机暗访督查’的多维度、立体化监管体系,为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宝鸡市秦岭办相关负责人说道。
深化学习宣传营造浓厚保护氛围
10月29日,“让世界看见秦岭”——第二届“绿色秦岭美丽宝鸡”摄影展暨2023-2024年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宣传系列活动优秀作品展宝鸡巡展在宝鸡市展出。展览现场人头攒动,热闹非凡,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游客驻足观看。
宝鸡市民方女士感慨地说道:“身为宝鸡人,看到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做得越来越好,我很感动也很骄傲。这次展览不仅让我深刻认识到秦岭之美,更激发了我对生态保护重要性的认识。”
近年来,宝鸡市扎实开展《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学习宣传贯彻活动,邀请省市专家对《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和《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总体规划》进行深入解读,不断提升全市各级秦岭保护政策理论水平和业务履职能力。此外,宝鸡市还常态化开展《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宣贯“六进”(进机关、进单位、进企业、进社区、进校园、进农村)活动,先后组织开展了“让世界看见秦岭”、宝鸡大讲坛——《秦岭:中华祖脉》专题讲座等一系列主题宣传活动,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营造全民保护秦岭生态环境的浓厚氛围。
宝鸡市秦岭办相关负责人表示,秦岭生态环境保护非一时一日之功,既要谋划长远,又要干在当下。宝鸡市将坚定不移地加大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力度,层层压实保护责任,确保每一项措施都能落地生根,始终牢记“国之大者”的崇高使命,当好秦岭生态卫士,为宝鸡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的生态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