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风采 资源 建设 产业 合作

江苏宿豫区:党建引领奏响乡村振兴“奋进曲”

来源:中国网 编辑:杨丹 人气: 发布时间:2024-12-02 17:20:04
摘要: 江苏宿豫区:党建引领奏响乡村振兴“奋进曲”。

image.png

当你踏入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关庙镇以西 1.5公里处的卓水河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规划整齐的房屋建筑。一栋栋二层小楼错落有致地排列着,外观设计既美观大方又独具韵味。它们既融合了现代建筑的简约风格,又蕴含着乡村独有的质朴气息。合理的户型设计充分考虑到了村民的居住需求,每一间屋子都采光充足、通风良好,让阳光与清新的空气能够洒满每一个角落。村内道路宽敞平坦且全部实现了硬化,道路两旁绿树成荫,仿佛为村庄撑起了一把把天然的绿色大伞。每当夜幕降临,路灯亮起,柔和的灯光洒在路面上,不仅照亮了村民回家的路,更营造出一种温馨宁静的氛围。

在卓水河村,家家户户都通上了水质优良的自来水。稳定的电力供应让各种电器设备得以顺畅运行,而通信网络的全覆盖更是让村民与外界紧密相连,使村民足不出户便能知晓天下事,尽情享受便捷的线上服务。

文化广场和健身器材则是村民休闲娱乐的绝佳去处。茶余饭后,村民们聚集于此,有的随着欢快的音乐翩翩起舞,有的利用健身器材锻炼身体,欢声笑语回荡在整个村庄,呈现出一幅充满活力与和谐的乡村画卷。

党建引领筑牢发展根基

党的建设是一切工作的基石,卓水河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赵宇航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自 2020年 6月成立以来,村党委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汇聚起乡村发展的强大动力。目前,村党委共有党员 237人,村“两委”班子配备 9人,还培养了后备干部 5人。村干部队伍呈现出年轻化、高学历化的良好态势,平均年龄较上届下降 10岁,本科以上学历占比达 44.44%。

image.png

近年来,卓水河村全面实施“党建 +”工程,坚持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精心选优配强“一委两站五岗”人员,构建起“四级”组织架构体系,为乡村发展筑牢了坚实的组织堡垒。凭借着扎实的党建工作,卓水河村先后荣获“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江苏省文明村”“全市示范党支部”等多项荣誉称号。这些荣誉见证着卓水河村在党建引领下不断迈进的坚实步伐。2023年度村集体经济收入达 221.3万元,2024年可达 350万元。这一组组数据彰显着卓水河村产业富民的丰硕成果,也描绘出乡村振兴的美好画卷。

image.png

产业富民铺就振兴之路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卓水河村立足自身资源优势,坚持以发展为要,通过多种产业举措让村民的腰包鼓起来,让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沿着乡间小道漫步,两旁的树木郁郁葱葱,枝叶交织在一起,阳光透过缝隙洒下,形成一片片金色的光斑,宛如梦幻般的光影世界。

村级领办的工厂化循环水养殖项目成为增收亮点。该项目占地 10亩,建设面积达 6000平方米,配备了先进的水循环处理、环境监测系统等。项目一期已正式运营,总投放鱼苗 8.5万尾,预计年产鱼 30万斤。凭借着成鱼和鱼苗的销售,每年可为村集体增加经营性收益 120万元。这不仅充实了村集体经济的“钱袋子”,还带动周边村民 20余人家门口就业,年人均增收 3万多元,真正实现了村民增收与集体发展的双赢局面。

持续开展的公共空间治理活动成效显著。村里通过盘活闲置土地、老村部等资源,大力推动 780亩猕猴桃等高效农业种植。关庙镇猕猴桃基地更是与省农科院开展技术合作,采用“五统一”运营模式,积极探索公司 +大户、合作社 +大户 +农户的经营模式。在 S324南侧来关路至兴张路之间重点打造的猕香园,主要栽植软枣、东红、阳光金果和翠香 4个优质猕猴桃品种,年产猕猴桃 2000吨左右,产值高达 3000余万元,带动当地就业 300余人,其中低收入农户 40余人,实现就业收入 200余万元,让土地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村里还有樱桃采摘园,园内种植着“布鲁克斯”“吉美”“美早”等多个樱桃品种。这里的樱桃果大、品相好、甜度高,5月中旬开园上市,可持续至 6月初。每到采摘时节,也能吸引不少游客前来,为乡村旅游发展添砖加瓦。

卓水河村还积极引进创佳门窗、冈野服装、乐琪鞋厂等“三来一加”项目 13个,带动用工 300余人,人均月收入 3000元以上。为村民提供了丰富的就业机会,拓宽了增收渠道,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致富的梦想。在产业发展的道路上,卓水河村多点开花,村集体经济收入逐年攀升。

社会治理绘就和谐画卷

乡村振兴不仅要有富裕的生活,更要有和谐有序的社会环境。卓水河村围绕自治、法治、德治相融合,创新推行“乡村治理”积分制社会治理模式,探索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善治之路。

村里明确了 11项正、负面清单,打造了治理广场、积分银行、智慧积分兑换平台,实行“文明积分”和“价值积分”双积分模式,实现线上 +线下结合的双向积分形式,还探索出文明积分贷,让积分可兑可贷,充分调动起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成立由党员中心户、网格员、村物业管理人员、年轻干部等为成员的文明积分制管理工作理事会,以户为单位,按照“一事一记录、一周一审核、一月一公开”的形式,每年常态化开展评比 40余次。依据《关庙镇卓水河村文明积分管理办法》,从清洁卫生、孝老爱亲、移风易俗、志愿服务等 6个方面,把纷繁复杂的村级事务标准化、具体化,并通过线上、线下“双平台”对积分情况常态公开,广泛接受党员群众监督,极大地激发了村民参与村级治理的“主人翁”意识,真正实现了“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村居”,让乡村充满了和谐融洽的氛围。

这一创新的社会治理模式更是凭借其独特的优势和显著的成效,被评选为“第二届长三角基层依法治理十大优秀案例”,成为各地学习借鉴的典范,也为卓水河村的乡村振兴增添了一抹别样的亮色。

卓水河村党委还积极践行党建惠民,常态化开展“微心愿”党员志愿服务活动,为群众送去温暖和关怀;针对留守儿童开办“托起多彩梦”彩虹公益课堂,让村里的孩子在周末也能享受到城市儿童优质的课外教育资源;考虑到村里留守老人较多的现状,每年组织开展老年人免费体检、节日聚餐、文娱表演等活动 20余场,丰富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运用“豫见先锋”暖心专项资金先后慰问困难党员群众 130余人次、帮助大学生 46人次,实实在在地为村民解决生活中的难题,把党的关怀送到每一个需要的人身边。

卓水河村的故事,是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也是众多乡村努力奋进的一个缩影。它激励着更多的乡村在新时代的征程中,找准方向,奋勇向前,奏响乡村全面振兴的最强音。未来,卓水河村将继续秉持初心,砥砺前行,不断巩固拓展发展成果,努力打造乡村振兴的样板村,让乡村更加美丽、富裕、和谐,让村民的生活更加幸福美满。在党建光芒的照耀下,卓水河村的明天将会更加灿烂辉煌。

(供稿人:孙建国,朱寿三,金平眉 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关庙镇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