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江西省萍乡市“推动高质量发展”湘东区专场——“重塑工业辉煌,迈向城乡融合共同富裕新征程”新闻发布会在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湘东区委副书记、区长郑锐,湘东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薛旭亮,湘东区副区长范小敏、李波、周菁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近年来,萍乡市湘东区紧扣市委市政府“全力打造产业转型升级标杆城市”目标,以“重塑工业辉煌”为奋斗目标,以“让湘东人民过得更好”为矢志追求,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加速跨越赶超,取得了显著成效。
稳的基础更坚实。面对复杂外部环境,湘东区保持定力,推动县域经济稳中有进、稳中向好。近十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3%,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1%,今年前三季度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1%,领跑全市。同时,树牢安全发展理念,开展“行业治理提质增效年”行动,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形势向好。此外,学习“枫桥经验”“浦江经验”,构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体系,公众安全感和政法单位满意度位居全省前列,连续三年蝉联全国信访工作示范县。
进的势头更强劲。抓牢转型升级主题主线,不断夯实工业强区脊梁。一是以链强根,制定“6211”行动计划,引导企业集聚发展,并不断做精做深优势产品,提升综合竞争力,纳税百万以上的企业达到385家、500万以上企业100家、纳税千万也达到企业35家。二是以新提质,投入资金打造科技创新“五院五中心”、高能级创新载体;与41家企业开展61项科研合作并转化38项成果;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分别增至91家、53家、1家,带动R&D经费投入强度率先超2%,县域创新能力连续2年排名全省县区前十。三是以数赋能,建成“赣西云”大数据超级算力基地等,率先完成全省数据交易第一单;推动众多企业数字化转型,区内1300多家企业成功上云、75家数字化转型提档提级,5G智能工厂、智能制造示范企业、两化融合示范企业增至20家,并有望连续两年倍增。四是服务增效,打造“湘东做东易办易成”营商环境品牌,压减办证材料和时间,给予企业多项支持,市场主体增幅明显,企业超过400家,获评中国茶叶包装产业试点基地,工业陶瓷产业入选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融的步伐更豪迈。加快打破城乡壁垒,推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融合发展。城乡共建方面,荣获全国文明城市等荣誉,基础设施全域覆盖,城乡主干道全线拉通,成为全市公路里程最多的县区。农旅共融方面,发挥国家水稻制种大县优势,成功组建全省首个国有种业集团,建成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打造4个国家A级景区、11个省级乡村旅游点和哎马乐园、木客营地等多个网红打卡点,一体布局凯丰故里、株萍铁路展览馆等红色文化精品,入选全国首批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全域共富方面,学习运用“千万工程”,健全区-乡-村三级联动机制,推进推进百里乡村振兴示范带5个万亩产业基地、20个千亩果蔬园、200个共富项目项目,带动80%的村集体经济收入超20万、30%超50万、2个超百万,城乡人均收入较十年前分别增长26000元和16000元,共同富裕成色提升。
绿的底色更靓丽。秉承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开展六大领域集中整治,空气质量连续4年保持二级标准,PM2.5浓度和空气优良率优化明显。投入资金治理萍水河干流及支流,建成“一河两岸”生态走廊20公里,国、省控考核断面水质长期稳定100%达标,金鱼石省界断面连续4年达Ⅱ类。还对152个废弃矿山进行综合治理,生态修复8255亩,曾经“石山土盖头、坡陡岩裸露”冬瓜槽变成“千里绿色生态屏障”,为全省矿山生态修复名片。
好的日子更红火。始终把为民造福放在第一位,每年超八成财力用于民生。以集中整治为契机改善服务供给,柔性执法、停车增位、充电加桩、智管瓶装气等服务优化深入人心。坚持就业优先,145个就业之家织密服务网,25家人力资源服务机构、21家初创型企业入驻湘赣边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和创业孵化基地,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新建学校22所、改扩建73所、撤并40所,连续七年进入全省“教育发展”综合考核前六名。推进医共体建设,上线“医保视频办”服务专区,乡镇卫生院“两馆两站两单元”建设实现全覆盖。聚焦“一老一小”,完成养老机构“区级直管”改革,建成区级失能失智照护中心和首家公立医院托育机构,全龄友好型城市格局加快形成。(江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