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风采 资源 建设 产业 合作

山东肥城:新农人的“锄禾记”

来源:中国网 编辑:杨丹 人气: 发布时间:2024-12-10 17:34:26
摘要: 山东肥城,新农人的“锄禾记”。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在山东肥城,活跃着一群“新农人”的忙碌身影。他们“锄禾”,用的不再是传统的锄头,而是高科技的农机与农技,他们勤劳又智慧,把手机变成新农具,让数据变成新农资,为乡村注入新的活力。

“开着飞机”去种田

在肥城市新城街道丰通农机合作社的粮田里,“80后”新农人荆海军正操作无人机对小麦进行植保作业,随着无人机的缓缓升起,一股细密的喷雾均匀地洒落在了翠绿的麦田上。

据荆海军介绍,这片麦田面积有20多亩,如果使用人工进行喷药的话需要7个小时,但是用无人机进行植保只需要30分钟,时间缩短了十余倍,既高效又便捷。

“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农耕方式,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农村天地广阔,对热衷于新技术的新农人来说,大有可为。荆海军便是这片广阔天地中的勇敢探索者。

走进合作社智慧农业数据服务中心展厅,满墙的荣誉彰显了荆海军在乡村振兴之路上的多年耕耘和满满收获。展厅内,一架单旋翼无人机格外引人注目。

“这架飞机是我们合作社在2012年购置的泰安市第一架单旋翼无人机,那时候相当于一辆‘帕萨特’。”荆海军指着它回忆道。

为了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当年,他不顾家人反对只身前往深圳,带回了泰安市第一架农用无人机。2014年,他又投资380万购买联合收割机、播种机、打药机、无人机等科技设备,同时大力推广“小麦宽幅精播”,“水肥一体化”等技术,加快了科技成果转化为农业生产力的进度,总经济效益达到1000万元以上,真正做到农业科技进村、到社、入户。

“这两年,我们合作社坚持科技化、创新化、绿色化的农业发展理念,围绕着粮食生产全环节,依托合作社现有的高端大型农业机械装备,实现了粮食从耕种防收运烘加储销全生产环节的农业服务。”荆海军说。

从收入颇丰的业务精英,到一个扎根农村的新农人;从不到20平米的农资店,到肥城最大的农业全程专业化社会服务公司;从服务一个村,到服务全市……穿越希望的田野,荆海军“飞”出了一条现代农业经营的新路子。

“居家种地”有秘籍

初冬时节,走进肥城市安驾庄镇,麦苗青青,长势喜人,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以“90后”汪龙为代表的新农人,有着和他们父辈不一样的种田方式。

足不出户就可以种植一片农田?在这里,种地能手汪龙做到了在家就能轻松管理一片田。“什么时候种,什么时候收,什么时候打药,都不用操心。”汪龙说。

打开手机上的“小眯眼”APP,只见他手指轻轻一划,屏幕上立刻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农田景象。“有了这个得力助手,我可以随时了解农田的情况,及时做出决策。而且通过手机还可以远程控制灌溉设备和施肥设备,真是太方便了。”汪龙说。

一台手机,便能实现对万亩良田的生产设施进行管控,“一键操作”便可完成田地灌溉施肥等日常管理……汪龙的“居家种地”秘籍,正是肥城市农业现代化的一个缩影。

在安驾庄镇的“减垄增地”项目核心示范区,没有田垄的土地,宛如一块巨大的绿色画布,麦苗整齐地排列在上面。

“这一整片都没有田垄,在很多种地的‘老把式’看来,也很不可思议。”据汪龙介绍,那时传统的种植方式在安驾庄镇已延续多年,田垄虽有一定作用,但也存在诸多弊端。为了打破这种传统模式,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农业生产效率,他开始积极探索新的种植方式——“减垄增地”。

通过“减垄增地”,一方面增加了种植面积,另一方面引入微喷带、立杆式、地埋式等喷灌设施,小麦亩均增产可达 10%左右,同时节约水、肥、人工等成本 100余元,亩均纯收益增加 150元以上,成功实现了经济效益与节水效益的双赢。

成长在一个两代种田的家庭,汪龙觉得,即使是传统农耕,也正经历着更加高效高质的时代之变,“我们这一代种田的人,总要折腾点不一样的才行。”

种田玩出“新花样”

“你看现在咱的麦子正常生长,绿油油的多好啊。”在肥城市仪阳街道槐树坡村的麦田里,肥城荣祥农机作业合作社理事长冀荣祥看着田里整齐划一的麦苗高兴地说。

与散户的麦田相比,冀荣祥的麦田显得更为“齐整和精神”。八年的包地经验,让一个种地生手可以一针见血的指出麦苗的存在的问题,靠的就是他身上敢拼敢闯的冲劲。

在短短八年时间里,冀荣祥从承包百余亩土地迅速发展到千余亩,会种地、种好地,他将种田玩出了“新花样”。

“我是 2005年退伍,回到地方后,看到当地老百姓的种植模式比较落后,一些比较先进的农机具都没有。和家人商量后,我又去当地的农机部门咨询,了解到有农机补贴这样的政策,最终决定买农机开始创业。”冀荣祥回忆道。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冀荣祥时刻牢记在部队时“为人民服务”的教导。购置农机的第一年,他就利用3台机械,为村民抢收了5000亩小麦,在雨季来临前让村民的小麦颗粒归仓。

“随着人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在2015年1月,我们又成立了农机合作社。”冀荣祥说。

自荣祥农机作业合作社成立以来,便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发展潜力。合作社不仅涵盖了种子采购、肥料施用、病虫害防治等一系列农事活动的技术指导,还涉及农产品的加工、销售环节,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闭环。

在合作社带动下,当地的农业生产效率显著提升,农民的收入也随之增加。目前,合作社已流转土地1000余亩,托管周边11个村庄的耕地共计4000余亩。据最新统计,2023年合作社收入达320万元,今年预计突破500万元。

“今后,我们合作社将依托仪阳街道村集体增收举措,将土地托管范围扩展至8000亩,并计划从中精选200亩土地,采用最先进的农业技术与管理模式,打造成高质高效高产田,使之成为示范样板,引领周边农户共同走上致富道路。”谈起今后的打算,冀荣祥信心满满。

(供稿人:纪宗玉,肖明媛,罗晓雪  山东省肥城市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