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由福建省绿家园环境友好中心、福建省水土保持学会、福建省绿行者环境保护公益中心主办,福建省环境科学学会、阳光学院法学院环境公益法律诊所协办的“福建省气候、土壤与可持续发展专家日”在福州阳光学院举办。活动聚焦气候变化、清洁能源与水土保持,旨在让更多人关注以上环境挑战,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力量。活动现场由政府相关职能部门、高校、企业、社会组织,以及阳光学院法学院师生等100余人参加。
福建省水土保持学会、理事长,福建省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发展中心原副主任、二级巡视员阮伏水博士代表主办方为活动致辞,向与会者分享了福建省所取得的瞩目性的生态保护成果,以及提出世界人类正面临的全球性危机: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和土地退化、以及污染物和废弃物挑战。呼吁与会者关注表土健康,参与气候行动,为建设美丽福建、美丽中国积极贡献智慧与力量。
活动分风电可持续发展论坛与水土保持与生态科普文化艺术展两个并行会场。风电可持续发展论坛以“助力风电可持续发展,提升行业环境社会表现”为主题,邀请上海第二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科研院长李如燕教授作《风电场退役管理及循环利用》主题分享。李教授介绍,退役风电循环利用最棘手的当属复合材料叶片。化学回收法效果好但成本较高;物理回收法成本低但处理量有限;能量回收法易造成污染。生产企业、行业协会、政府三方需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废旧风电叶片回收的商业化运营。
福建省金皇环保科技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潘永钢作《风电场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分享。潘高工介绍了风电场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与评价类型的确定,分析了风电场存在噪声、地表水、工频电磁场、生态、环境风险等主要环境影响要素,针对以上不同要素,分别介绍了相应评价方法及应采取的环保措施。
福建省绿行者环境保护公益中心项目负责人孙孟滋作《福建省陆上风电建设运营期环境社会表现观察》报告。基于对福建省内18家陆上风电场展开的调研,向大家分享了风电场建设运营期存在水土流失、固体废弃物等环境影响及噪声、光影、道路占用、居民生计、社区安全等社会影响,并提出相应建议。
福建省绿家园环境友好中心总干事邓佳瑜作《可再生能源法律法规案例分享》。针对陆上、海上风电及光伏发电的部分项目,在建设及运营期存在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案例。将法条、政策与实际问题结合,呼吁与会者关注未来可再生能源领域的项目合规和法律完善。
为推动绿色校园建设、增强公众生态保护意识、培养未来更多的环保倡导者,活动期间,多家单位联合举办水土保持与生态科普文化艺术展。展览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拓展提升“长汀经验”为主题,内容涵盖水土流失知识问答、绿色生态环保标语书写、低碳生活普及。参与了本次活动的与会者及阳光学院师生表示:通过展览进一步了解水土流失影响,更加领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激发了参与低碳实践热情。
气候变化、水土流失对环境、农业等多方面存在巨大影响。通过此次论坛与展览,增加了公众对可再生能源可持续发展的了解及对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视,对公众参与美丽中国建设起到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