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风采 资源 建设 产业 合作

山东单县走出新农村基层社会治理新路子

来源:中国网 编辑:杨丹 人气: 发布时间:2024-12-13 14:00:38
摘要: 山东单县龙王庙镇走出新农村基层社会治理新路子。

基层治理作为国家治理的“最后一公里”,新的阶层和利益群体不断涌现,新的矛盾冲突对基层干部做出了新的要求、对基层法治治理提出了新的挑战。山东单县龙王庙镇,作为拥有24个行政村、119个自然村、户籍人口5.8万人的人口大镇,一直以来将“民心”这一最大的政治放在心坎上,把“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摆在重点突出位置,以问题为导向,结合全面依法治国总要求,立足本地资源禀赋,积极探索运用法治手段,在守正创新中,走出一条“抓前端,治未病”“抓末端、治已病”的安民乐民法治道路,让本地化、特色化的新时代“枫桥经验”在龙王庙镇遍地生花,自2023实施以来,有效化解了民生领域中存在的诸如邻里纠纷、赡养争议、环境治理矛盾等问题500余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

“法治+活动”,营造浓厚法治氛围

山东单县龙王庙镇根据乡村特有的人口组成架构、社交方式和文化活动,以“八五”普法为抓手,开展“一月一主题”法治宣传活动,邀请法律专业人士参与、搭建“乡村夜话”“小戏小剧”活动平台,以百姓喜闻乐见的文娱活动消解“法”的枯燥,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氛围。

这个镇刘土城村以开展“乡村夜话”为契机,管区书记带头、村干部参与其中,主动接触深入群众,在“闲聊”中进行矛盾纠纷排查工作,收集情报线索100余条,形成矛盾问题数据库,筛查发现村民对于“土地边界划分”最为关注,经和信访、12345热线有机融合,将土地问题定性为重点关注事项,管区干部立刻就此问题进行上报并分析研判,利用村广播、微信群等方式,深入开展关于“土地边界划分”宣传工作,并将其有机融入表演活动中,通过展示“依法解决类似纠纷、双方达成共赢”的实际案例,及时为群众“充电”,引导村民认识到依法办事的重要性,并将此做法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向其他村辐射带动,实现“以法化人”。此后,每当出现类似争议,村民们不再盲目争吵,而是主动对照法律条文,寻求合理的解决途径,避免矛盾恶化。在“法治+活动”中,将法律知识的种子种在群众心头,全镇范围内群众主动学习法律、运用法律的意识显著增强,从根源上减少了许多不必要的民生矛盾滋生。

“法治+调解队伍”,探索多元法治途径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面对新形势、新问题,基层的矛盾日益多元,面对征地搬迁、邻里纠纷、教育失衡多领域问题,需要持续探索多元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助力全方位、无死角解决矛盾。山东单县龙王庙镇注重顶层设计,加强统筹谋划,形成“专业调解+群众调解”相融互补模式,走出了一条以“法治”为重点,以自治为基础、以德治为动力,以智治为支撑,以善治为灵魂的“五治融合”乡村治理新模式,赋予“枫桥经验”以时代内涵和龙王庙元素。

龙王庙镇立足本土,成立“五老志愿服务队”,鼓励“能人”“热心人”“法律明白人”参与到基层治理调解中,加强日常巡护,推动司法所阵地延伸到村,建设“家门口服务网络”,在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发动群众中,减少了社会对抗;扎实开展“一村一法律顾问”工作,与山东舜都律师事务所签订法律合同,充分发挥法律顾问在基层治理中的专业化作用。针对在部分家庭中存在的“赡养老人责任落实不到位”的问题,镇政府创新思路,将法治调解与“孝善敬老饺子宴”有机结合,发动五老调解队伍、熟知法律的工作人员及当事人的亲属共同参与,组织了一场特殊的“调解会”。先是通过讲述身边孝老爱亲的正面典型故事,唤起子女们内心的道德责任感;接着,工作人员依据《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严肃指出赡养老人是法定的义务,不履行将面临法律后果。在“情”与“理”的双向结合、“德”与“法”的共同发力下,子女们当场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纷纷表示会积极履行赡养责任,并签订了赡养协议。通过“柔性+刚性”的调解方式,既解决了老人的赡养难题,又以点带面,在全镇营造了尊老敬老、依法履行赡养义务的良好风尚,实现了五治深度融合,具有突破性地打破了以往单纯说教、强制执法等单一解决模式,让民生问题的解决更具温度和长效性。

“法治+监管”,规范法治治理环境

过去,乡村环境治理常陷入“治理 -反弹 -再治理”的怪圈,龙王庙镇政府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镇级打造基层公权力监督体系,村级布设监督网络,构建村民议事会、听证会等协商监督机制,打造全链条监督闭环,让百姓感受到法治就在身边,以“硬手段”为纲,为法治建设保驾护航。

前期村民随意倾倒垃圾、违规排放污水等现象屡禁不止,对人居环境造成了破坏,影响了村民的健康安全。刘土城村的一条小河,曾因沿岸部分村民乱倒污水、丢弃垃圾变得污浊不堪,周边居民苦不堪言。镇政府高度重视,强化法治手段,联动“村镇综治中心、司法所、派出所、村委会”等部门,一方面制定并严格执行符合本地实际的环境卫生管理规定,明确各层级、各领域责任人,实现压力层层传导,规范村民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权利和义务;另一方面,发挥群众监管的作用,将监管的触角延伸到各个角落,组建由村民代表参与的环境监督小组,鼓励大家对破坏环境的行为进行监督举报,对有突出贡献者进行表彰奖励。在新的法治环境治理举措实施后,环境监督小组共发现违法违规事项8起,和镇执法部门反映,执法人员依据相关法规,对违规村民进行了批评教育和相应处罚,并要求其限期整改。在上下一心、协同发力中,村民的主人翁意识显著增强,每一个人都是“法”的守护者、践行者、受益者。这一案例彰显了法治在环境治理这一民生领域发挥的强大作用,通过及时的执法和持续的群众参与监督,让乡村环境得到长效改善。

构建多元化解机制,打破传统解决模式局限

通过将法治手段与乡村特色活动相结合,改变了以往单一依靠行政命令或人情调解民生问题的做法,构建起法治宣传、道德感化、群众参与、依法调解与执法监督的多元化解机制,为各类民生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更系统、更灵活且更有效的路径。

构建“法治+”体系,增强治理效能

基层深入群众,说到底做的是“人”的工作,这就意味着做工作不能搞一刀切,在法治助力下,借助政治凝心聚力、借助德治柔性约束,借助自治民主参与、借助智治高效辅助。在解决民生问题过程中,相互呼应,相互促进,极大地提高了群众对法治的认同感和遵守法律的自觉性,使得治理效能得到显著提升,民生问题解决后不易复发。

提升群众法治意识,营造良好法治氛围

全镇范围内群众主动学法、用法的热情高涨,无论是在日常生产生活中,还是面对矛盾纠纷时,都能够第一时间想到运用法律思维和法律途径去解决,形成了良好的法治氛围,为民生领域的长治久安奠定了坚实基础。

下一步,龙王庙镇将持续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在问题中谋举措、在矛盾中促改革,以不怕困难勇于向前的信心和勇气,继续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持续探索法治与乡村治理、民生保障的更多契合点,用情用力书写司法高质量履职新篇章,力求做到在每一次民生问题修正、每一次司法行动、每一件工作落实中,提升民生“温度”,增强治理效能,让法治之光更加全面、深入地照亮龙王庙镇的每一个角落,不断提升全镇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程功,荷龙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