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份的塔克拉玛干沙漠,连绵的沙丘一望无垠,远处沙包上几棵傲立冬雪的胡杨树,挺拔地站立着,用不屈的身体和大自然做着无声的抗争。
在沙漠腹地,中石化胜利石油工程塔里木钻井公司70150队平台副经理兼工程师方荣亮和往常一样,正在钻台上和井队技术人员一起研究顺9-2水平井的钻头选型,因为该井正在进行紧张的三开钻进,地下情况异常复杂。
这时钻台对讲机里传来了,井场门卫值班室喊话声:方经理在吗?快下来一趟,你父母来看你了,就在井场大门那里等着呢。
面对突然降临的幸福,方荣亮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在这个大漠初冬季节,父母到来像一股暖流涌遍了全身。因为工作原因,他已经4个多月没有见到母亲了。
方荣亮的父亲叫方明,1990年11月入疆工作,在新疆已工作了34年,是塔里木分公司第一批进疆“开疆拓土”的石油老兵。34年前,他乘坐了三天三夜的绿皮火车,随着公司7031队来到人烟罕至的戈壁大漠。初到沙漠,方明放眼望去,路边全是不毛的荒漠戈壁,不时袭来的风沙,几分钟时间就塞满耳朵、鼻孔,连嘴里也吱嘎作响,有时能见度不到十米,而且夏季酷暑,冬季又寒风刺骨,新疆的恶劣天气更加磨炼了他坚毅的性格。
方明在新疆打的第一口井,在轮南叫轮南2井,夏季轮南,骄阳似火,滚烫的地皮让穿着厚厚工鞋的双脚都感到灼热,就这样方明在新疆一待就是34年。这些年来,他随队转战天山南北、塔河两岸,南疆的风沙,北疆的严寒,天山的积雪,山古的朔风,都没有让他退缩半步,34年,他从井队的小班、到井队平台副经理,到生产办调度元,到安全监督驻井监督,到现在的生产办现场搬迁监督员,他甘做平凡,在自己热爱的岗位上默默奉献。
考虑到明年就要退休,今年11月底,从山东休班返疆的方明,带着妻子刘宝兰,一起到公司机关驻地新疆轮台县,好让妻子看看他曾经工作过的热土。在轮台小驻几天后,妻子刘宝兰说你方便的时候带我也去看一下儿子工作的地方吧,在妻子保证不会影响儿子的工作后,方明才答应带她去见在沙漠井队工作的儿子-方荣亮。
2012年,方明的儿子方荣亮大学毕业,就把儿子带到了他曾经工作过的钻井一线,让儿子当上了一名石油工人。在方荣亮从小的记忆里,听到最多的是,父亲的井队又打出了什么钻井新纪录,钻出来高产油气流,沙漠的风沙大的超乎想象,天山的雪色美不胜收等等,所以从懂事时起,方荣亮就在心中暗暗下定决定,长大后,要接过父亲手中的“接力棒”,要和父亲一样,做一名大漠石油钻井人,顶风冒雪,扎根荒原戈壁,像胡样般绽放自己。
方荣亮至今仍清晰地记得父亲第一次把他送到沙漠中井队的情景景,那天刚到70116钻井队营房,父亲什么也没有说,转过身就上了车,片刻间就消失在茫茫沙海中,这让方荣亮想起了朱自清的散文《背影》,望着已渐渐走远的父亲的背影,他的泪水瞬间潸然而下,随着脸颊肆意的流淌,在父亲转身的那一刻,他隐约能看见父亲的泪水也在眼眶里打转,父亲是怕儿子看到,才故作坚强转身离去。
12年来,从对大漠井队的不适应,到学会钻井知识,到能够独立顶岗,到现在独当一面的技术能手,在西北油田顺北区块中石化“深地一号”超深井钻探中,方荣亮的技术已“日臻成熟”。
记得父亲走后,自己刚接触钻井,在井队实习的日子,是方荣亮一生最为宝贵的记忆,也是他抉择人生未来的关键时刻。
初来乍到,他对井队工作生活表现出极不适应,钻井队高强度的劳动,异常恶劣的工作环境,极为艰苦的生活条件,加上那些未曾接触过的陌生钻井工艺流程,和几乎全部叫不上名字的钻井设备,让他一筹莫展,思想处于极度彷徨之中。但是,每次遇到困难,就想起父亲那决然离开的身影,父亲那“你要勇敢做一颗沙漠胡杨”的谆谆教诲,顿时周身充满力量。方荣亮从场地工、泥浆工、内外钳和实习工程师做起,在2024年6月,被公司破格提拔为井队平台副经理。
记得刚参加工作第二年,2013年的塔河540井二开快速钻进,沙尘暴肆虐施工现场,当时他们队全力争创年进尺3万米纪录,当时他只是一名场地工,一边要看好振动筛的,防止钻井液流失,一边要保证快速钻进期间的安全,配合钻台吊钻杆的速度,在沙尘天气中穿梭着,依然记得下班后,全班人员因为风沙太大,怕被大风吹走,只能手牵手迎着风沙走回宿舍。
近几年,方荣亮和他的井队先后交出顺北5-4水平井和顺北84斜井等两口中石化“深地一号”高产油气井,
12年,一个岁月的轮回。方荣亮就像他父亲一样把根扎在大漠深处,向阳而生,搏击风霜。在他井场值班室的电脑上,能看到一副醒目的座右铭,“像父亲一样,做扎根沙漠风险西部的石油人”,粘贴在电脑主机箱上,时刻鞭策着勇敢面对困难,奋力前行,把父亲交给的“使命”传承下去。
当看到父亲方明和母亲刘宝兰站立在井场大门口,大漠的寒风吹烂了双亲的白发,方荣亮眼含热泪跑到去,紧紧偎依在父母身边,让同事帮忙照下了这张珍贵的“大漠全家福”。
(供稿人:邱振军 胜利石油工程塔里木钻井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