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肥城市安临站镇是陆房突围战斗的主战场,红色遗产和革命遗址丰富。为传承红色基因,安临站镇运用红色资源,发掘培养文化能人,组建红色传人艺术团,开展富有思想性、教育性、群众性的红色文化活动,将红色基因、文明种子播撒在了这片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热土上。
盘活革命遗址打造红色研学基地
“这里就是战地医院,是八路军养伤的地方。往昔的抗战遗迹,被我们挖掘修缮加以活化利用。”安临站镇东陆房村党支部书记曲鹏介绍。
保护利用革命文物,弘扬红色文化。安临站镇加强对“红色家当”的全面保护,先后建成陆房突围胜利纪念馆、陆房战斗纪念碑广场、无名烈士纪念广场等设施,修缮保护了战地医院、686团指挥部、张德明烈士墓、阎王桥战斗遗址等革命遗址遗迹。
坚持盘活利用红色资源,规划打造集红色旅游、军旅体验、乡村休闲、爱国教育于一体的陆房景区红色研学文明实践展示片。片区内规划设计“炮兵阵地”“枪林弹雨”“红色DIY工坊”等研学项目以及“红色舞台”“红色故事我来演”等舞台小剧,通过“研学体验+文艺宣讲”,深化参与性、互动性,强化真实感、体验感。建成后,每年可接待团队、游客约16万人,预计年营业收入2000余万元。
弘扬革命文化叫响红色传人品牌
在安临站镇,“神枪手”董明言的故事家喻户晓。在阎王桥战斗中,他一人击毙两名日军军官和一匹大洋马,受到表彰;他凭借一杆枪帮助地下党员冲出包围圈,成功转移阵地;他亲手除掉了数名无恶不作的汉奸特务,当时几十里外的汉奸特务听到董明言的名字都吓得魂飞魄散……
“家乡有这么个英雄人物,我们内心是十分自豪的,我们想让更多的人知道‘神枪手’董明言的故事,知道安临站镇人民为革命事业作出的牺牲和贡献。”为了让董明言的形象更饱满、更真实,安临站镇组织人员翻阅资料、实地采风、走访后人,了解了更多关于“神枪手”的事迹,编排创作了小品《安站有个“神枪手”》。
为传播红色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安临站镇发挥红色资源优势,采取文艺形式,做好红色资源的转化创新、传承弘扬,打造“红色传人”文艺品牌,创作出一批脍炙人口的红色文艺作品。快板书《我家就在凤凰山下》传达着凤凰山下儿女们的自豪与自信,小品《柳树又发芽了》生动再现了革命年代军民鱼水情……今年以来,创编“红色传人”文艺作品20余件,开展各类演出80场次。一件件作品喜闻乐见,一场场活动人气爆满,红色文化走进群众,“红色传人”深入人心。
传承革命基因赓续红色精神血脉
安临站镇坚持群众路线,将群众作为文艺创作的源泉和舞台的主体。去年以来,安临站镇在全镇5个管区分别组建一支“红色传人”文艺志愿服务队,广泛吸纳党员志愿者、文艺爱好者、非遗传承人参与其中,实现群众演、群众看、群众赞。
安临站镇刘家村的王华,现在是“红色传人”艺术团副团长,也是第一个报名参加“红色传人”的文明实践志愿者。用她的话来说,是红色精神和红色故事滋养了她、激励了她,成就了今天的她,今天她要继续把红色精神传承下去,哺育更多的人、帮助更多的人。组织活动、义务演出、业余培训,哪里有“红色传人”,哪里就有王华的身影。大辛庄村村民辛春芳酷爱戏曲,是十里八乡有名的好嗓子。为了做一名合格的“红色传人”,她自费购买演出服装、道具,用戏曲唱响红色旋律,传播红色精神。
除了舞台上的精彩演绎,“红色传人”还积极开设红色课堂,邀请老党员、革命先辈后代、社区志愿者讲述红色故事,通过面对面交流、互动问答等形式,让红色文化更加贴近群众,深入人心。
(供稿人:纪宗玉,李耀文,雷雪铮 山东省肥城市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