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风采 资源 建设 产业 合作

全力打造古运河治理优秀样板,塑造桂林山水“靓丽名片”

来源:中国网 编辑:杨丹 人气: 发布时间:2024-12-26 17:09:43
摘要: 全力打造古运河治理优秀样板,塑造桂林山水“靓丽名片”.

近期生态环境部公布的第三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广西桂林市灵渠成为广西唯一入选的案例。灵渠地处桂林市兴安县,它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人工运河之一,连接湘江与漓江,沟通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被誉为“世界古代水利建筑明珠”。近年来,兴安县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广西生态优势金不换”殷切嘱托,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五个更大”的要求,通过上下联动、综合治理、生态修复、高质融合四措并举,成功探索了历史遗产保护协同环境可持续利用的治水新模式,形成灵渠人文与生态融合发展的新路径,致力于将灵渠打造成桂林山水中的“靓丽名片”,为桂林市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及2026年世界运河大会的举办提供我国古运河生态环境治理和高质量发展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宝贵经验。

image.png

上下联动绘“护水蓝图”。为加强灵渠有关工作的协调、指导和督查,成立了兴安县灵渠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暨灵渠保护提升工作专班,整合各部门力量资源,落实责任分工,定期调度进度,统筹推进灵渠申遗和保护提升工作。完善规划指引,编制《灵渠保护规划》、《灵渠保护管理规划》等文件,指导灵渠有序保护与开发。创新设立兴安县公安局生态环境保护大队和兴安县人民法院生态环境巡回法庭,推动灵渠保护、开发、提升工作进入法治化轨道,坚决守住灵渠生态保护红线。

综合治理促“水清石见”。有序消除工业污染。开展矿粉企业整治工作,引导企业规范化发展。对50多家“小散乱”企业实施易地搬迁整合入园措施,关停、整治中高污染企业,建设占地约700亩的矿粉产业园和绿色矿山标准化采石场,消除米石、矿粉企业对灵渠流域的污染。加大生活污染处理。编制《兴安县域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规划》,投资1750余万元在灵渠流域建设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27套。推进县城内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投资1.79亿元新建雨污分流管网38.96千米、检修维护管网143千米,提升污水处理效率。加强畜禽养殖污染控制。关停灵渠流域内禁养区、居民集中生活区养殖场。推进粪污处理设施的新建和改造,完成10家猪场的粪污零污水工艺改造,202家规模养殖场(户)粪污就近就地利用改造,4个种植大户田间地头粪污暂储设施建设,完成了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工程,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0%以上。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在兴安县范围内实施水肥一体化应用面积10万亩,提高水肥资源利用效率,化肥、农药施用量持续降低。对灵渠水系4个乡镇16处河道进行全面综合治理,持续推进改厕、改厨、改圈“三改”工作,兴安县获得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的称号。

image.png

生态修复创“绿水长流”。推进生态修复工程,投资1.29亿元开展灵渠护堤固岸、清淤疏浚、绿化美化等生态修复,共修复堤岸16.9公里,生态修复面积达69.86公顷。投资5亿元开展天平坝、铧嘴、陡门等渠道修缮工程,治理河段总长46.4公里,新建生态护岸60余公里。制订并实施灵渠生态流量保障方案,科学合理配置水资源,保障河流基本生态用水。投资2.4亿元实施补水工程,每年枯水期从上桂峡水库向灵渠南渠补水4800万立方米,确保灵渠水量充沛。加强水库群水量调控及沿河水电站泄放流量在线监控监管,实现灵渠水库群及水电站水量综合调控。完善在线监控和计量设施,将水电站泄放流量纳入日常水流量调度管理。建立生态流量监测机制、预警机制、水量水质联动机制,保障灵渠断面的生态流量,实现灵渠南渠12.5公里河段复航,新开发旅游航运里程约8公里,再次呈现“浮舟过岭、千舟竞发”的壮观景象。

高质融合铸“文水共治”。创新“湘风漓韵”文化资源,深挖灵渠文化内涵,彰显灵渠“活态遗产”价值,走出人文与生态融合发展新路径。一是打造特色水文化。打造“湘风漓韵”乡村生态旅游区,建设湘漓秦汉文化特色主题城镇、华江生态特色主题小镇、溶江三花特色小镇等特色小镇,形成灵渠文化旅游示范带。二是挖掘文化内涵。挖掘灵渠文化资源,完成以秦文化为主题的秦始皇铜像广场、马援广场、秦兵广场等工程,让灵渠的历史文化旅游内容得到丰富与延伸。实施陡门等历史景观恢复、灵渠保护修缮、灵渠博物院建设、灵渠复航、北街里改造等项目建设,不断提升灵渠的历史文化内涵。三是促进人水融合。以“一渠连两江”为轴线,着力打造集防洪、生态、景观于一体的治水新路径,建设“文水共融、人水和谐、山水相依”的水美乡村。全方位带动灵渠葡萄现代农业示范区、灵渠秦风田园综合体、溶江三花特色小镇、灵渠人家历史文化精品旅游线路建设,全力打造全国乡村旅游目的地,走出一条以水利助推产业富民、乡村振兴的发展之路。

(供稿单位:广西桂林市兴安生态环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