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风采 资源 建设 产业 合作

主动融合数字时代 开启智慧社区矫正

来源:中国网 编辑:杨丹 人气: 发布时间:2024-12-26 17:06:52
摘要: 主动融合数字时代 ,开启智慧社区矫正。

为深学细悟笃行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佳木斯国家农高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面对新时代,站在新起点,直面新任务,佳木斯国家农高区以满足实际工作需求为导向,以数字化、信息化、智慧化为社区矫正工作主线,用改革的思维构建新场景、用创新的方法丰富新内涵、用开放的视野释放新动能,依托社区矫正执法车打造全省首家“流动社区矫正中心”,驰而不息推进新时代佳木斯国家农高区智慧矫正创新发展。

一、立足实际谋发展,增强社区矫正工作科学性

农垦改革还处于过渡期,辖区各农场司法行政机构撤销、人员转隶,面对基层司法行政工作编制人员未到位的艰难局面,佳木斯国家农高区管委会与北大荒集团建三江分公司依托“五联”工作机制,采取“三转四不变”的方法联合开展社区矫正工作,努力达到“1+1>2”的效果,即社区矫正工作管理责任主体、工作人员身份、监管主体部门“三个转变”,社区矫正工作管理机制不变、工作人员职责不变、包保责任不变、保障投入不变。但由于辖区面积近一万平方公里,社区矫正对象生产生活以农业生产为主线,且居住分散,集中监管教育难度大,为有效破解社区矫正工作瓶颈,佳木斯国家农高区时刻保持“赶考”状态,直面挑战,科学谋划,依托执法车辆建立了省内第一家“流动社区矫正中心”,努力跑出社区矫正工作“加速度”,拉高工作标准,切实抓好社区矫正安全稳定工作。

二、统筹布局添动能,增强社区矫正工作预见性

为满足开展位置信息核查、走访排查等社区矫正日常流动办公需要,有效增强“流动社区矫正中心”机动执法和应急处突能力、提高执法监管质量、推动农高区社区矫正工作改革发展,在功能配置时,向“精”聚焦,以“小匠心”铸就“大精品”;向“全”布局,以“小要素”构建“大体系”;向“优”整合,以“小资源”汇聚“大能量”。配备的办公系统,具备与室内办公室同样的功能;配备的照明系统,满足夜间应急办公;配备的监控系统,实现360度车内外全视角监控;配备的警示系统和综合监管平台,实现社区矫正工作震慑作用;配备的宣传系统,可用于社区矫正和普法宣传等工作,实现了一车多用。经多种办公系统的加装配套,使“流动社区矫正中心”具备了调查评估、定位查找、现场点验、矫正宣告、调查取证及失联查找等移动执法功能,有效提高了佳木斯国家农高区社区矫正工作规范化、精细化、信息化建设。

三、对标实战开新局,增强社区矫正工作创新性

“流动矫正中心”是“机动化、信息化、规范化”的社区矫正流动警务室,可有效提升社区矫正依法处置、快速反应、协同应对的工作效能。依托“流动社区矫正中心”,创新建立了社区矫正“四度”工作目标导向。一是拓展覆盖广度。能够覆盖社区矫正对象居住场所、办公场所及生产生活的田间地头,自2024年6月3日揭牌运行以来,深入到田间管理现场、秋收现场以及新业态、新就业群体社区矫正对象开展日常监管300余人次,最大限度减少对社区矫正对象生产生活的影响;二是增强监管力度。对关机停机、人机分离、私自外出等问题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处置,确保社区矫正对象基本情况清、现实表现清、行为去向清;三是提升查证精度。对于存在脱管漏管、重新违法犯罪隐患以及上访苗头的社区矫正对象,能够实时掌握思想活动、生活状况和近期表现,实现重点监控、重点管理,累计摸排重点社区矫正对象148人次;四是提高执法温度。对就业无门路、生活困难、身体有残疾、身患疾病等情况的社区矫正对象,能够及时跟踪处理,帮助协调就业岗位,帮扶困难社区矫正对象6人次,落实基本生活保障措施,使其安心接受社区矫正。

作为黑龙江省首家“流动社区矫正中心”,肩负“披荆斩棘启新程”的使命,结合当前社会稳定、矛盾纠纷排查、护航亚冬会等重要工作,融合大数据、大平台、精准靶向的作用,针对社区矫正对象不同的监管级别和生活环境,做好风险研判评估、隐患排查化解、应急协同处置,及时发现工作的薄弱环节,将各类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切实抗起“保一方平安、促一方发展”的政治责任。用最高标准、最严要求、最大力度抓好社区矫正安全稳定工作,进一步巩固了社区矫正对象零脱管、零漏管、零失控、零犯罪、零舆情的“五零”目标。

(黑龙江省佳木斯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管理委员会  方明  周士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