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新时代新征程,必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奋力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恒久有力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基础和根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其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不仅是我们中国人思想和精神的内核,对解决人类问题也有重要价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自身历史和文化价值的清晰认知、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是建立在五千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中华文明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与中华民族精神融为一体,成为中华民族的重要精神标识,为坚定文化自信提供了重要精神动力。回望百余年的光辉奋斗史,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历经坎坷仍不断奋发前行,不断从成功走向成功,就在于我们有科学理论的指导和坚定的文化自信。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实践表明,坚定文化自信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必然要求,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归根到底就是要坚定文化自信。
走自己的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紧密结合的有机整体,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取得的宝贵成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这是我们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得出的规律性认识,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为指导,善于从历史经验中汲取智慧,着眼解决新时代的实际问题,不断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作出符合中国实际和时代要求的正确回答,得出符合客观规律的科学认识,形成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更好指导中国实践。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不断赋予科学理论鲜明的中国特色,不断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创造性地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以坚定的文化自信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新辉煌。
(供稿单位:江西省景德镇市浮梁县浮梁镇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