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为持续提升基层社区治理能力,在辖区传递温暖与文明,山东定陶区滨河街道精准定位群众需求,做好资源整合,持续开展订单式“五为”文明实践活动,有效提升了辖区群众的幸福感及满意度,助力文化社区建设。
“为老”服务托起幸福夕阳红
“奶奶,您坐在这里稍微一等,马上就到您了……”近日,在滨河街道董河社区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上,一场“爱心义剪”志愿服务活动正在火热开展中,摊位前排起了长长的队伍,志愿者们手执剪刀,为老人们精心修剪着发型,热情周到的服务和精湛的技艺赢得了老人们的连声称赞。“小伙子,实在是太感谢你们了,现在年纪大了出门也不方便,幸亏有你们,现在在家门口就能把发理了。”董河社区居民董奶奶笑着说。今年以来,滨河街道以入户走访、线上反馈等形式,精准定位老年群体需求,在社区提供医疗、康复、文化娱乐等“为老”服务场所及设施,在各社区累计开展“义诊”、“义剪”等“为老”志愿服务活动100余场,得到了辖区老年群体的一致认可,让老年人老有所依、老有所乐。
“为小”服务保障儿童“成长路”
滨河街道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不断完善未成年人服务设施,在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设立图书阅览、未成年人活动室等功能场所,在社区广泛开展“周末有‘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座等活动,充分满足了辖区未成年人群体的精神文化需求。同时街道还精准对接未成年人服务对象及需求,暑假期间在董河社区开设“爱心托管课堂”,为孩子们提供作业辅导、手工制作等志愿服务,让孩子们在社区的暖心服务中快乐成长,也解决了家长因工作繁忙无法照看孩子的难题。
“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幸福生活乐开怀
“啦啦啦,啦啦啦,我是卖报的小行家……”,近日,在滨河街道姚庄社区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上,一场精彩的文艺表演正在上演,居民们欢聚一堂,目光聚焦在少儿歌曲、舞蹈、武术、戏剧等精彩的节目当中,现场不时响起激烈的掌声,气氛热烈,热闹非凡。在董河社区开设的“陶小乐”文化夜校,同样受到了社区居民的广泛青睐,通过在社区开设舞蹈、编织等内容丰富的文化课堂,让社区不同年龄段的居民都能参与其中,在家门口有着属于自己的一方“兴趣天地”。为增强社区凝聚力与向心力,滨河街道通过“点单式”志愿服务模式,精准对接群众需求,在辖区广泛开展文艺演出、广场舞比赛、饺子宴等丰富多彩的文明实践活动,将社区实践站打造成集文明讲堂、文艺活动、体育健身、阅读交流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文化服务阵地”,让居民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的文化服务,充分提升了群众幸福感及满意度。
“为困难群体”服务贴心关怀暖人心“
大爷,我们过来看看您,您最近身体还好吧,您在生活中有没有什么困难,这是咱街道的便民服务卡,上边有联系方式,您要是有什么困难就及时跟我们联系……”这是街道志愿者走访慰问困难群体的场景写照。为保障辖区困难群众“困有所帮,难有所助”,滨河街道充分整合辖区党员干部、社区工作者、网格员等志愿服务力量,以解决辖区困难群体最急需、最迫切的问题为目标,定期对辖区老弱病残户等重点群体进行入户走访,询问生活状况及遇到的困难,建立问题台账,通过送“生活帮扶”、送“医疗服务”、讲“惠民政策”等暖心举措,将困难帮扶的工作落到实处,用暖心的志愿服务,让辖区困难群体感受到来自党和政府的温暖和关怀。
“为心理疏导和情感慰藉群体”服务向阳生活暖心田
“奶奶,我们过来看看您,陪您聊聊天,我来帮您梳梳头吧,我还会讲笑话呢……”近日,在滨河街道牛楼村敬老院,一群可爱的孩子们从一进入养老院便热情地与老人们打起了招呼,一句句问候、一声声祝福,让老人们感受到来自孩子们的浓浓关怀,脸上都流露着幸福和喜悦的笑容,孝老敬老的温情流动在每个人的心田。为进一步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滨河街道定期组织青少年学生为辖区独居老人等需要心理疏导和情感慰藉的群体提供情绪支持等志愿服务,通过亲切的交谈,深入了解他们近期的生活情况,倾听他们的心声,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引导他们以积极的心态看待问题,保持良好的情绪,让他们感受到来自社会的温暖与关怀,用贴心的志愿服务营造群众“向阳温暖”的生活环境。
近年来,滨河街道以“五为”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为抓手,为基层文化社区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与温度。随着“五为”志愿服务的深入推进,滨河街道居民的精神风貌焕然一新,文化社区的建设迈上了新台阶。辖区的公共服务设施更为完善,文化娱乐活动更为丰富多彩,社区邻里之间的关系更加和睦融洽,在辖区逐步形成了“向上向善、邻里和睦”的良好社会风气,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持续增强,“魅力滨河”的文明底色越擦越亮。(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