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盐穴储能产业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做法作为泰安唯一入选全省10个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特色典型案例,入围工信部工新智库“产业名县”百强榜;石横特钢入选“国家级数字领航企业”,连续6年位列全省建安业综合实力十强县榜首……
这是荣誉,也是实力。刚刚完美落下帷幕的2024年,山东肥城市将新型工业化置顶“头号工程”,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一体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超前布局,加速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塑强了经济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瞩目2025,肥城工业“一业定乾坤”的鲜明导向更加鲜明,深入实施新型工业化提质攻坚的脚步更加坚实铿锵。塑强经济发展新优势,肥城驰骋“新老赛道”,将跑得更快跑得更稳。
走进位于肥城市老城街道的山东瑞福锂业有限公司,年产2.5万吨电池级碳酸锂生产线机器飞速运转。在碳酸锂生产中,该公司用本体激励电机系统替代传统的电机加减速机模式,使驱动负载更为灵活、起动性能优异,有效实现了电耗的大幅节约。
“我们依托电机智能化的本体激励系统,就可激励磁场,提前预警开启自动保护功能,运行电流平均下降30%,能效由三级提升为一级。”山东瑞福锂业有限公司工程设备部总经理助理杨超说。
依托链主企业山东瑞福锂业有限公司,在肥城的北部布局锂电产业,打造千亿级“泰山锂谷”。肥城以坚定的政治站位扛牢“泰山锂谷”核心区担当,推动新型电池电极材料产业由单一锂电材料向多元新型材料跨越转变。目前,瑞福锂业获评全省新能源领域“头雁”企业,世界首条10GWh普鲁士蓝基钠离子电池生产线落地建设,实现从核心材料到电芯一体化绿色制造,世界首个万吨级单壁碳纳米管导电浆料制造项目快速推进,产品打破国际垄断,新型电池电极材料产业集群获评省特色产业集群综合评价第4名。
依托丰富的岩盐和盐穴资源,在肥城的南部布局盐穴储能产业。在位于肥城经济开发区的中能建350MW压缩空气储能创新示范项目建设现场,只见塔吊林立,机器轰鸣,处处都是忙碌的身影,300余名工人坚守岗位,紧锣密鼓加快项目建设。
据山东数科新能源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少勇介绍,该项目由中国能建数字科技集团牵头投资建设,计划投资21亿元,建设一台350兆瓦非补燃式压缩空气储能机组,年发电量在4.6亿度,计划2025年6月底并网发电。
“该项目建设的350MW非补燃式压缩空气储能机组,采用全自主化、全产业链、全国产化、全开放式的中国能建压缩空气储能系统解决方案,建成后将成为国际首(台)套单机容量最大的350MW先进压缩空气储能电站。”肥城经济开发区规划建设部副部长刘旭东说。
目前,肥城新型储能未来产业全面起势。中储国能300MW压缩空气储能系统、首航高科100MW新型压缩二氧化碳熔盐储能系统入选国家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项目清单,新签约落地中储国能660MW、山东高速660MW、水发集团600MW三个储能项目,全部开工后,肥城盐穴储能产业集群装机规模可达3480MW,成为全国最大的盐穴储能示范应用基地。肥城市“以盐穴储能产业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典型做法作为泰安唯一,入选全省10个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特色典型案例。
在聚力攻坚盐穴储能储气产业的同时,肥城还引进落地二氧化碳熔盐储能、飞轮储能、液流化学储能等一批新型储能项目及中储国能、北京前沿动力等装备制造项目,形成了集制盐扩穴、储能储气、储能装备制造、能源配套服务等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条。“据测算,这些项目全部达产后,产业链营业收入将突破500亿元,利税过40亿元。”肥城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董振说。
北“电”南“盐”双驱动,培“新”强“老”阔步行。新型电池电极材料入选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世界首款普鲁士蓝基钠离子电池在这里交付,全国最大的盐穴储能示范应用基地蓄势突破,特种钢铁、建筑安装等传统优势产业智改数转、突破提升,肥城的角角落落无不澎湃着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
强力推动企业“智转数改”,肥城众多传统制造企业引入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装备。走进位于肥城市石横镇的石横特钢集团有限公司,一座现代化钢铁企业耸立眼前,挺起高质量发展的脊梁。在总投资50亿元的绿色低碳智能工厂项目建设现场,只见零碳智慧管控中心已建设完成,矿渣生产线正在安装设备,火热的建设场景澎湃着强劲发展动能。
“这个项目搭建全流程智能化管控中心,生产效率能提升68%,设备利用率提升31%,成本下降47%,入选国家级数字领航企业、全省首家钢铁数字工厂。”石横特钢集团有限公司生产技术部部长张洪来说。
据了解,该项目配套全流程能效平衡系统,能耗降低12%、二氧化碳排放降低8%。“我们在全省率先完成产能置换,45万吨生产线投产后,将成为全国最具竞争优势的全系电力角钢供应商。”石横特钢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张连航介绍说,项目建成投产后,年可实现营业收入60亿元,利税2.5亿元。
钢铁产业挺起高质量发展脊梁,传统的建安产业枝繁叶茂木秀成林。近年来,肥城市充分发挥机电安装、石油化工、市政工程等优势专业,引导企业进一步向“专、精、特、新”拓宽发展领域,从“一把管钳走天下”,逐步发展为“机电、管道、石化、电力、港口、冶炼、机场”等多家专业安装公司聚集地。
目前,肥城拥有建安企业220家,施工遍布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及俄罗斯、巴基斯坦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前不久,省住建厅、省委宣传部、省委金融委员会办公室等16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建筑业企业走出去发展的意见》,在全省总结推广建筑业走出去发展“肥城经验”。
据肥城市建筑安装业发展中心党委副书记陈冬冬介绍,近年来,肥城紧抓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区域一体化及地域振兴发展等战略机遇,强产业、塑品牌、拓市场,现有从业人员10余万人,每年完成外出施工产值占总产值的60%以上。“下一步,我们将发挥好政府平台作用,统筹谋划好省内,省外和海外三个市场,为肥城建安业更好走出去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陈冬冬说。
新赛道上“强引擎”动能足跑得快,老赛道上“压舱石”步履坚行得稳。肥城坚持传统新兴两手抓、双大双强两促进、质量效能双提升,经济发展迈向高质量、实现新突破。数据显示,2024年1—11月份,肥城预计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599.2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6%。2024年1—11月份,肥城预计完成建安业总产值947亿元,增长8%。
向“上”向“好”向“高”攀,实干启航开新篇。“新的一年,我们将始终锚定‘泰安当排头、全省争一流、全国创先进’的目标定位,改造升级传统产业、持续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以坚定的信心,奋进的姿态,弥足的干劲,创新实干挑大梁,奋勇争先走在前,凝心聚力抓好高质量发展,全面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全力冲刺‘千亿县’。”肥城市委副书记、市长范长征信心十足,话语坚定。
(供稿人:纪宗玉,张雷雷,栾园园 山东省肥城市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