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咱们省‘三线一单’数据应用系统平台,首页的话会有‘三线一单’成果的展示,还有一个分类,分为优先保护单元、重点管控单元和一般管控单元。”陕西省环境调查评估中心高级工程师史谊飞介绍陕西省“三线一单”数据应用系统。
2024年,陕西制定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实施意见,科学精准划定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单元,全省共划定优先保护、重点管控、一般管控共1576个环境管控单元,让高质量发展有了“绿色标尺”。为提高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智慧辅助决策能力,陕西建成并面向公众开放使用“三线一单”数据管理平台。
“2024年,平台为1145个规划提供了对照分析服务,为9235个建设项目提供了对照分析的服务,提升了规划和建设项目环评审批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史谊飞说,平台通过比对提出项目选址选线等优化建议,有效降低项目前期政府决策和企业投资风险,确保下一步项目报批和建设进程。
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发挥了经济发展“指挥棒”和生态环境保护“硬约束”的作用,与此同时,陕西创新开展规划环评与建设项目环评联动试点工作。
在陕西省安康旬阳市宏徳新型环保材料有限公司,新建的无机新型环保材料产业项目获得环评批复的时间大幅缩短。
“取消了预审批,我们原来办理环保手续需要半年时间,现在只需要15天。”旬阳市宏徳新型环保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罗锋说。
旬阳市宏徳新型环保材料有限公司充分利用市域内建筑固废、尾矿粉、石粉等资源作为产品主材,实现固废资源化利用,在旬阳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开展规划环评与建设项目环评联动试点以来,成为第一家享受到政策红利的企业。
“取消了前置手续,我们直接依据高新区入园清单编制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报批安康市生态环境局旬阳分局取得批复以后直接进行建设。”罗锋说。
2022年,旬阳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被纳入规划环评与建设项目环评联动试点园区,获批后,旬阳及时印发《建设项目环评办理有关服务指南》,进一步优化完善《旬阳高新区规划禁止、限制类入园项目清单》。
“旬阳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结合‘旬速办’创新模式,全面推进园区区块准入清单管理与建设项目行政审批简化流程,推行‘一次性告知、一次性承诺、一次性办结’‘不见面审批’等便民利企措施,环评审批服务效率明显提升。”安康市生态环境局旬阳分局副局长刘聪进说。
同样享受到政策红利的还有陕西中科纳米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目前,我们有三条生产线,相较于过去,新生产线项目的环评简单多了,节省了人力、物力和时间上的成本,使项目能够快速建好并投入使用。”陕西中科纳米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技术部经理柯长群说。
通过采取“同类型项目打捆审批、报告书(报告表)项目承诺审批、登记表项目豁免审批”等不同的分类管理方式,截至目前,旬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累计完成各类建设项目环评审批手续64件,备案登记400件,出具申报项目意见函212件,承诺审批5件,豁免23件。
简化环评手续并不意味着园区发展不注重绿色环保,相反,旬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城市管理执法局强化园区环境保护主体责任,聚焦企业项目建设及生产经营活动,积极做好提前谋划、贴心服务、环保监管等工作。
“一是建设双重预防网络监管平台,对园区重点企业环保安全隐患实行分级管控,实现预防管控线上线下全覆盖。二是联合环保部门全面加强监管、聘请环保专家把脉问诊,对企业定期开展环保监测检查,全面筑牢生态环保防线。三是探索建立‘企业管家’服务制度,对企业实行‘一企一册’档案管理,从招商签约、环评指导、竣工投产等全过程为企业提供全方位、保姆式服务。”旬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城市管理执法局局长刘涛说。
在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服务高质量发展方面,陕西畅通重点项目环评“绿色通道”,省级审批时间比法定时间压缩70%以上。
“例如,民生项目大唐延安电厂二期2×1000MW机组项目,在延安富县建设,投资80亿元左右,我厅从受理到审批仅用时8个工作日。”陕西省生态环境厅环境影响评价处一级主任科员徐浩说。
“下一步,我厅将继续深化环评‘放管服’改革,持续完善健全环评审批服务的制度和体系,优化项目并联审批工作流程,并充分应用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成果,为建设项目提供科学化、精准化对照分析服务,引导传统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化布局,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徐浩说。(胡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