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风采 资源 建设 产业 合作

推动渔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来源:中国网 编辑:杨丹 人气: 发布时间:2025-02-14 16:16:01
摘要: 推动渔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安徽省芜湖市湾沚区六郎镇与华中农业大学的合作,为现代农业产学研融合提供了鲜活样本。2月10日,双方共建的鳜鱼全产业链产学研基地正式落地,标志着我国淡水渔业向生态化、智能化、品牌化迈出了关键一步。这一实践呼应了长江经济带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需求,更以“六郎经验”为全国淡水渔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新思路。

生态筑基:从“水上慢城”到产业高地。六郎镇河网密布,水域资源得天独厚,素有“水上慢城”之称。依托优质生态本底,该镇近年来以“六郎大港”品牌为核心,构建了以生态水产为支柱的农业体系。此次合作中,华中农业大学梁旭方教授团队将结合六郎的生态优势,推动鳜鱼养殖向工厂化、智能化转型。这一方向与湖北省政协委员聂先元的提案高度契合——他提出,淡水渔业需通过绿色技术研发和标准化体系建设,实现从“产量大省”到“品牌强省”的跨越。值得关注的是,类似探索已在多地开花结果。江西会昌县通过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成功突破鳜鱼饲料驯化技术,驯饲成功率达80%,养殖密度提升至每立方米120斤;武汉市新洲区则依托产学研基地,培育出“百日鳜”品种,使鳜鱼价格下降50%并走入平民餐桌。这些案例证明,生态资源与科技赋能的结合,是破解传统养殖瓶颈的关键。

全链革新:从“单点突破”到系统升级。此次合作聚焦鳜鱼“育苗—养殖—加工—销售”全链条,体现了现代农业的系统思维。在种质资源保护与高效育苗领域,华中农大团队将攻关病害防控技术,破解规模化繁育难题。这与江夏区组建鳜鱼全产业链创新联盟、签约1.3亿元推动苗种标准化生产的实践不谋而合。更深层的意义在于产业融合。六郎镇计划结合“水八仙”文旅资源打造区域品牌,这与聂先元委员提出的“连锁店+中央厨房”品牌推广模式形成互补。通过农旅融合,既能提升产品附加值,又能构建从田间到餐桌的可追溯体系——正如江夏区通过全产业链可控模式,实现病害减少30%、产值提升25%的成效。

政校协同:从“输血”到“造血”的振兴逻辑。湾沚区副区长何健将此次合作定位为“科技兴农”的重要实践,与池州学院此前与湾沚区签署校政合作协议的初衷一脉相承——通过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培育本土化技术力量。这种“政校联动”模式,既解决了科研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问题,又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可持续动力。数据显示,江西会昌鳜鱼基地已带动30余名村民就业,人均月收入超3000元;江夏区鳜鱼项目预计3年后年产值达1亿元,提供稳定就业岗位。六郎镇若能将技术标准推广至长江流域,其“富民强镇”效应或将辐射更广。

以“链式思维”书写渔业新篇。从湖北江夏到安徽湾沚,从江西会昌到武汉新洲,中国淡水渔业正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六郎镇与华中农大的合作,不仅是一次技术嫁接,更是对农业现代化路径的探索。未来,唯有持续深化政产学研协同、构建全产业链生态,才能让“桃花流水鳜鱼肥”的诗意,真正转化为乡村振兴的实景。(供稿单位:安徽省芜湖市湾沚区六郎镇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