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风采 资源 建设 产业 合作

唤醒"主人翁意识":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来源: 编辑:李哲 人气: 发布时间:2025-02-19 17:04:56
摘要: 自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各地投入巨资打造美丽乡村,但“重建设轻管护”的顽疾始终未解。当"政府建、村民看"的错位成为常态,乡村振兴的可持续性正面临严峻考验,此时,乡村振兴不仅要塑形,更要铸魂。而村民的主人翁意识,正是乡村振兴的灵魂所在。

春节期间,某地新建的生态公园杂草丛生,崭新的健身器材却锈迹斑斑,新铺设的柏油路因无人清扫,雨天便成泥塘,刚修建的菜园围栏上却挂满了生活垃圾和杂物......这样的场景在乡村并不鲜见。

自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各地投入巨资打造美丽乡村,但“重建设轻管护”的顽疾始终未解。当"政府建、村民看"的错位成为常态,乡村振兴的可持续性正面临严峻考验,此时,乡村振兴不仅要塑形,更要铸魂。而村民的主人翁意识,正是乡村振兴的灵魂所在。如何激发村民的主人翁意识,让他们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从"要我干"变为"我要干",是推动乡村振兴战略成效落地的关键。


还权于民,让村民"说了算"

在政府大包大揽的建设模式下,行政力量主导的项目决策,常常与村民实际需求产生偏差,文化广场沦为摆设、产业园区门可罗雀的案例屡见不鲜,更深层的是传统乡土社会公共精神的式微,"各扫门前雪"的个体理性正在瓦解公共事务的治理根基。主人翁意识源于对自身主体地位的认同。要完善村民自治机制,保障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村庄规划、产业发展、环境整治等事关村民切身利益的事项,要充分听取村民意见,让村民真正成为乡村发展的"主人翁"。


完善机制,让村民"愿意干"

机制重构唤醒治理活力,例如某村创新"村民积分制",将公共设施管护与集体分红挂钩,三个月内村民参与率从不足30%跃升至85%。这个案例揭示:建立权责对等的参与机制至关重要。当村民代表进入项目决策委员会,当保洁员岗位优先安排脱贫户,当村规民约明确每家每户的管护责任,沉睡的主体意识终将被唤醒。


文化引领,让村民"心相通"

主人翁意识离不开文化滋养。乡村振兴需要重构乡村公共文化生态。通过合理利用宗祠议事传统形式并加以规范、重建乡贤理事会等传统治理形式,借助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培育公民意识,让"自己的家园自己爱"成为集体共识。当每月一次的"村庄清洁日"变成邻里互动的嘉年华,公共精神便有了传承的载体。要深入挖掘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增强村民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同时,要发挥新乡贤的示范引领作用,带动村民共同建设美好家园。

唤醒村民的主人翁意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乡村振兴不是一场疾风骤雨式的运动,而需要细水长流的共同耕耘。当政府从"划桨者"转变为"掌舵人",当村民从"旁观者"成长为"建设者",当传统智慧与现代治理碰撞出新的火花,乡村振兴才能真正实现“建得好、管得住、用得久”。(供稿单位: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永阳镇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