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站在宝鸡市大庆路金台市民中心广场,仰望着东边高楼上“畅游通天河”五个巨大的红字,看到大庆路南侧挂着《宝鸡市辛家山林业局》《通天河国家森林公园》牌子的办公大楼,抚今追昔,令人无比感慨。
谁能想到,辛家山林场由当初深山老林里的一间破庙,几间茅草房发展到今天。在宝鸡市区大庆路中段街道两侧,拥有南北两个院落,建成了职工家属住宅楼和机关办公楼,家家住宿宽敞,夏有空调,冬有暖气。在林区管理中心有整洁美观的职工宿舍楼,三栋功能齐备的宾馆楼接待着南来北往的游客。一个简陋的伐木林场变成了美丽的国家级森林公园,人人从内心里感激党,感激改革开放。
啊!神奇壮丽的辛家山!几十年来竟然有如此巨大的发展变化!
50年代后期,在国家建设急需木材的困难时期,辛家山林场按照陕西省林业厅的指令立即“上马”生产木材。开始了历史上的首次创业。当时林场“一穷二白”,职工们到山上时无房可住。干部职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就地取材,因陋就简,搭建起了茅草房。住在里面的工人们编的顺口溜是“竹耙墙、茅草房、棍棍床,睡在床上看月亮。”(用竹耙编的墙,砍些比较直的木棍铺上茅草就是床,睡在床上从透过的缝隙里能看到月亮。)下雨的时候“外面大下,棚内小下,外面不下,里面滴答”。职工们住在这样的茅草房里,到了滴水成冰的冬季可想而知他们是多么冷啊!但是职工们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顶风冒雨、战天斗地,雪岭上伐木、冰沟里集材,人拉肩扛,用弯把锯砍刀斧头生产出优质木材支援国家建设。
辛家山林场沟大林深,交通不便,道路是通向外界的命脉。当初,为了运输木材,修筑了辛家山到红花铺的公路。但由于是沙土公路,坑坑凹凹,颠簸不平,小雨泥泞,大雨冲毁。1981年曾遭受特大暴雨袭击,致使道路全线中断达多半年之久。为了保证道路畅通,几十年来职工们坚持不懈地维修养护。
2004年,凤县县政府、交通局投资帮助林场整修辛红公路,扩宽路基,改造弯道,疏通水沟,铺设了水泥路面。2012年又硬化了公园内通往景点的道路。如今,从红花铺到通天河森林公园,交通畅通,风雨无阻。
回想起在辛家山林场工作时,上场里和回家可真是不方便。从家里坐火车到红花铺火车站,下了车要到贮木场等拉木料的汽车返回山上,等不着就得去住旅社,第二天再等。从场里回家或出外办事,要提前给司机说一声,车上装满了木料,(车队要完成运输任务),人只能扒在上面,夏季还好些,冬季寒风凛冽,车开起来风像刀子一样,即使穿着棉大衣,也被风吹得脸痛、耳朵痛、手脚麻木,到下车时,腿脚都冻得走不成路。现在场里有了通勤车,大部分职工有了私家车,回家和到场里谁还扒车受那个罪。
那时候的通信更是“马尾串豆腐难提”。林场里的职工大部分家是河南、安徽、山东和陕西关中人,除非休假探亲,平时回不了家,就靠书信和家里人联系。寄信要到红花铺、宝鸡或双石铺去,而收信既复杂又慢。外地来的信件先发到凤县双石铺,双石铺转到唐藏公社,公社的邮递员骑自行车行40多里路再送到林场。若遇到阴雨连绵和大雪天,职工十几天都收不到信(打电报和普通信件无二)。有的职工收到信件时家里的重要事已经过去了,只能后悔莫及。
现在好了,林区管理中心有了三大通讯公司的手机信号和无线宽带网络,手机通话、视频连接、无线上网,职工和家人的联系,和外界的沟通非常方便。
辛家山地处深山老林,距宝鸡市和凤县县城路远。过去除了上级领导偶尔来场里检查工作,其他时候几乎无人问津。辛家山林场仿佛是被人遗忘了的角落。2002年通天河国家森林公园建成开放后,到公园旅游的人流如潮,车水马龙,络绎不绝。到了夏季天热的时候,公园宾馆的客房天天爆满,露营地也搭满了帐篷。
今昔相比,天壤地别,70年来辛家山林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巨大的变化是党的好政策带来的,是改革开放的丰硕成果,也是辛家山的干部工人辛勤努力的结果。
辛家山林场发展的历史,是一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历史;是一部不断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的历史;是一部顽强拼搏、开拓进取的历史。
习近平总书记说:“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
我们不能忘记,那些参加过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革命前辈们王茂金、孙义杰、王道恩……他们放下枪杆子、打起背包,进入深山老林,带领职工们艰苦创业,为国家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
我们不能忘记,在那激情燃烧的岁月里,像王振甲、高武爱(女)、杨锁成、高安安还有郭志新等数以百计的大中专学生,怀着一颗红心,把壮丽的青春献给了大山,把知识和智慧献给了祖国的林业事业。
我们不能忘记,数以千计的林业职工,在艰苦的岁月里,住茅草房,啃馒头,伐木、装车、修路,为国家贡献了二十多万立方米木材。几十年来职工坚持不断地更新造林,抚育管护,使这片绿色的林海持续增长,质量更高更好。干部职工们在这片林区里“献了青春,献了毕生,献了毕生献子孙”。他们在林区干了一生,他们的子孙后代做为新一代的森林卫士,仍然在这深山里坚守着,奋斗着。
我们不能忘记,1981年辛家山林场遭受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暴雨灾害,林区道路全部被洪水冲毁,林场与外界联系全部中断。是牛高明、陈龙柱带领职工们坚守阵地,克服重重困难,战胜暴雨灾害,整修公路,恢复了正常生产。
辛家山林场的带头人,领导班子,一任接一任在改革开放中,奋勇当先,开拓进取,不断地创造奇迹。改革开放的先行者罗文杰、姚存祥、王树文以非凡的胆略和气派,率先从深山老林向宝鸡市区进军,在市区大庆路租地办木材加工厂。罗文杰早在1984年就向宝鸡市林业局和市计委提交了《辛家山林场在宝鸡市市区建立板式家具厂的申请报告》,计划在市区建立现代化的家具制造厂(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实现)。开辟了林场跳出林区进入市区办产业的道路。有远见卓识的局长郭志新、书记姚存祥克服重重困难,顶住重重压力筹集资金,在大庆路购置了建设土地,为林场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基础。辛家山林场于1992年在市区建起了宝鸡林业系统第一栋住宅楼,深山沟里的工人们破天荒地住到了宝鸡市。
2000年,国家全面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采伐了几十年
木料的林场突然失去了主产品,陷入困境。辛家山人没有被困难所吓倒,以局长杨鹏辉为首的领导班子勇于开拓,又开展第二次创业,他们带领职工,利用辛家山优美的自然资源,建设开放了通天河森林公园。妥善安置职工,顺利渡过了这一难关。刘锁成、马明科、罗开和郭仕强等领导,他们接过创业“赛跑”的接力棒,不断地开拓进取,步步奋勇当先。争取硬化了通天河森林公园通往桃花沟景区的道路,在大庆路建设了办公楼、住宅楼,在景区竖起了一栋栋宾馆楼,不断完善旅游设施,提高公园接待质量,使辛家山林场勇立改革创业的潮头。
特别是近年来局长石重福、书记郭仕强带领职工,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坚持传承红色基因,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以红带绿、以绿映红”使森林资源保护和公园营销力度步步提升,让一个老林场焕发了青春,辛家山林场先后获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授予“全国十佳林场”称号、获共青团中央等部门授予“保护母亲河奖之绿色贡献奖”殊荣。
70载自力更生,艰苦创业,70载砥砺前行,顽强拼搏,70载改革进取,不断创新,辛家山林场硕果累累,既坚守了辛家山的绿色森林大本营,又创建了4A级景区——通天河国家森林公园。一滴滴露水能映照出太阳的光辉,一个小小林场的变化,见证了改革开放的伟大成绩,见证了祖国的繁荣富强。
愿我的第二故乡,镌刻着我们青春岁月的、神奇壮丽的辛家山林场,在前进的路上更加美丽,更加辉煌!为建设美丽的宝鸡,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更大的贡献!
(李明科陕西岐山人,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退休前系宝鸡市林业局调研员。现任宝鸡市老科协常务理事、林专委主任;宝鸡市杂文散文家协会会员,有作品发表在公众平台,在报刊杂志上发表过文章。曾获省委老干部局征文二、三等奖。主编了38万字的(宝鸡市林业志)。2023年7月参加“小草杯”征文并获优秀奖。同年12月参加宝鸡市老干部活动中心、宝鸡市老年大学联合举办的“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2023年全市离退休干部主题征文活动中,散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作品,荣获三等奖。)